根據2018年國際失智症協會(ADI)資料,2018年全球失智症人口推估有5千萬人,到了2050年人數將高達1億5200萬人。而2018年花費在失智症的照護成本預估為1兆美元,到了2030年將倍增為2兆美元。
台灣有超過28萬個家庭正在承受失智症帶來的衝擊,但有一半以上的失智者卻尚未確診,領到身心障礙手冊的失智者也只有5.5萬人。
台灣失智症協會日前聯合15個失智症民間組織共同連署,呼籲各縣市盡快提出並公告,具預算及管考機制的「失智症防治照護行動計畫」。希望在2019年底前,能完成該計畫,造福全台超過百萬受失智症影響的人口。
世界衛生組織(WHO)14日發布新聞稿,指出今後30年中,失智症患者的人數預估會增加2倍。不過WHO也強調,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有助於減少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
維持運動
多項研究都指出,「運動」是最能有效幫助延緩失智退化的方法。可以根據患者不同的喜好、習慣與需求,選擇伸展、有氧、肌力運動種類,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規律習慣,維持固定的時間運動。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每週規律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
不抽菸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吸菸者不僅是罹患失智症的高風險群,即使本身不吸菸,但長期暴露於二手菸環境下,也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不飲酒
乙醛為WHO公認的一級致癌物,不僅會殺死細胞,還會破壞DNA、造成突變。而酒精的攝取也與罹患失智症有所關聯,所以針對失智症預防,還是不建議喝酒。
控制體重
體重方面,都應避免肥胖、過重或過瘦。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介於25、30之間)升高2倍。
健康飲食
選擇多樣化的蔬果、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使用天然調味料來維持健康飲食。健康的飲食習慣皆與降低罹患失智症的危險性有關。
維持正常血壓、膽固醇、血糖
「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絕對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所以平時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維持正常的血壓、血糖及膽固醇。
(首圖為示意圖 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