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自救計劃:君士坦丁堡分叉
31QU / 何渝婷編譯
2019-01-16 10:25

即將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太陽即將毀滅,地球也將滅亡。面對絕境,人類拒絕坐以待斃,在地球表面建造出了巨大的推進器,將地球推出太陽系,為人類尋找新的家園。

 

原有生態不再適合居住,人類選擇逃離,尋找新的家園。這個絕地求生的計劃被稱為「流浪地球」。

 

而當一條公鏈遇到大麻煩,不再適合成為一個理想的生存環境的時候,開發者會在原有生存環境邊搭建一個新的生態,這被稱之為「分叉」。

 

2019年1月16日,暴跌95%的以太坊即將迎來第八次分叉——君士坦丁堡分叉,這場計劃了近一年的變革,能否成為以太坊新航線的「推進器」?

 

君士坦丁堡計劃

 

1月10日凌晨,以太坊開發團隊負責人Péter Szilágyi宣布,以太坊測試網 Rinkeby 的君士坦丁堡升級成功。

 

推遲了兩個月的君士坦丁堡分叉終於要來了。

 

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是以太坊網路升級的一個名字,這次升級是一個早就規劃好的硬分叉。

 

 

早在2015年7月,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Buterin就將以太坊網路的開發過程分為四個階段:Frontier(前沿)、Homestead(家園)、Metropolis(大都會)和Serenity(寧靜)。

 

「前沿」階段為以太坊的初始試驗階段。此階段是為以太坊開發者測試網路和進行挖礦的階段。那時的以太坊只有命令形介面,沒有圖形介面。

 

「家園」階段開始,普通用戶就可以參與以太坊的挖礦。這一階段的網路是以太坊正式發行的第一個版本。

 

「大都會」階段就是如今以太坊所處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以太坊底層協議將發生重大改變,即從PoW(工作證明協議)緩慢地向PoS(權益協議)過渡。

 

最後一階段「寧靜」,以太坊將完全使用PoS協議。在這個階段,礦工對於以太坊來說將不再重要。

 

但是,從PoW向PoS的遷移之路異常複雜,充滿博弈和不確定,因此,在第三個「大都會」階段,會計劃兩次硬分叉來推動。這兩次硬分叉分別被命名為拜佔庭(Byzantium)和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其中拜佔庭硬分叉已在2017年10月16日晚間成功完成,這次分叉引入了大量新特性,主要包括:zk-SNARKs、revert和returndata等新功能,正式開啟由POW向POS轉變之路。

 

這一次要進行的君士坦丁堡硬分叉,是在拜佔庭分叉的基礎上更徹底的一次升級,它將進一步解決由拜佔庭分叉帶來的問題,並進一步降低費用成本完成PoW向PoS的順滑過渡。

 

 

 

事實上,以太坊一直面臨「冰河時代」的威脅,這個問題也被稱為「以太坊難度炸彈」,具體表現為:挖礦的的難度就會持續增加,並且驗證速度也會變慢,網路上的活動甚至會因此陷入停頓。

 

此次君士坦丁堡硬分叉能將以太坊冰河時代推遲12個月,除此之外,此次分叉,還將實施四項以太坊改進建議:EIP 1283、EIP 145、EIP 1014、EIP 1052。

 

其中,在改進提案145、1283和1052中,會使以太坊虛擬機使執行智慧合約的引擎更高效,並降低在以太坊上運行智慧合約的成本。

 

此外,君士坦丁堡分叉還將提供身份掩護功能,允許用戶自行決定私鑰網址,使整個網路更加安全。

 

在君士坦丁堡分叉完成後,第三階段Metropolis(大都會)也將正式終結。

 

換句話說,以太坊網路升級的主要內容就是其底層協議的變化。君士坦丁堡硬分叉可以看成是對「寧靜」階段的準備。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以太坊自救:分叉、分叉、不擇手段的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