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區塊鏈立委許毓仁:STO監理規範就像一台擁有跑車外殼,卻裝著轎車引擎的車子!
採訪:楊方儒、何渝婷 / 撰文:何渝婷
2019-08-16 19:15

「金管會的STO監理規範,就像是一台擁有跑車外殼,卻裝著轎車引擎的車子!」長年關注區塊鏈及虛擬通貨產業發展的立法委員許毓仁比喻道。

 

台灣金管會在今年六月,正式推出證券型代幣(STO)的初步監理規範。未來將對STO採分級監理制度,以募資金額3000萬元為限額,超過3000萬以上,就必須先進入沙盒實驗,實驗成功後將依《證券交易法》規定辦理。

 

此外,金管會也規定,募資規模3000萬元台幣以下的STO募資案,其募資對象必須為專業投資人之自然人,並規定每位專業投資人之自然人的投資金額門檻為30萬元台幣。

 

法規一出,不管是業界、法界,都普遍難以接受其對募資對象、募資金額的限制。不僅認為現行法規難以活絡市場,更有業者質疑這樣根本無法讓公司營運下去。

 

面對外界眾多負面的聲音,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也曾公開表示,金管會很清楚新出爐的法規無法讓大家滿意。不過目前希望能先推出初步框架,並在法規預告期之內,頻繁與各界溝通,進行「滾動式的修正」,期待在新法規試行一年、累積經驗後,在具備基礎的前提之下放寬限制。

 

 

但許毓仁坦言,對於STO監理規範的修正可能性,在短期內仍感到悲觀。即使預告期結束,也不期待金管會能做出什麼樣的改變。因為金管會就是整個國家金融體系的守門員,它的天職是管理跟監督,而非產業發展。

 

所以他也召開「上路前STO體檢公聽會」,並彙集各界意見統整為意見書,送至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的辦公室,期待金管會能採納各方意見進行調整。

 

《幣特財經》特別專訪許毓仁,深談他對於新出爐的STO監管政策,以及區塊鏈整體產業發展的觀點!以下即為訪談精華摘要:

 

您曾多次提到現行的STO監理規範如同「緊箍咒」,不僅難以活絡STO募資市場,也使區塊鏈的普惠精神無法落實。您對於政府及主管機關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我認為監管已經變成新時代的競爭力了!虛擬通貨或區塊鏈發展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交易所能夠合法、合規才是正道。政府應該要與時俱進,雖然科技一定是走在法律前面,但法律若跟不上科技的步伐,科技應用發展最終將無所適從。

 

像是新加坡最近出爐的STO法規,目標就相當明確。他們為了吸引巨額外資,不僅有開放給一般人投資,而且對機構投資者的限制都非常寬鬆,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刺激新加坡金融市場的活絡。

 

 (圖左為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教授David lee;圖中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Hester Peirce)

 

但我們現行的STO監理規範,就像是一台擁有跑車外殼,卻裝著轎車引擎的車子。看起來再怎麼華麗,終究跑不快。我呈給顧立雄主委的意見書中,有提出幾點建議給他參考:

 

1.分級管理架構之修正

 

將豁免限額限定在新台幣3000萬元以下,將導致沒有幣商能合規成為平台業者、沒有發行人願意進入金額限制過小的市場、沒有外資有意願進入台灣STO市場。所以對於STO的分級管理架構,應該要重新審慎評估。

 

2.吸引外資投入STO市場的監管方案

 

針對洗錢防制的考量,虛擬通貨早在去年就已納入《洗錢防制法》當中,並且透過實名制要求,足以符合FATF(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的相關規則。所以STO監理規範中,並不需要只限定新台幣交易,不然將扼殺引入外資的可能,相當可惜。

 

另外,台灣將虛擬通貨納入《洗錢防制法》中,可說是走在世界的前端。我認為台灣應該要把法遵、監理規範當作一個很重要的競爭力。當我們有能力參與制定遊戲規則,話語權就會變大,吸引海外投資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

 

3.放寬投資人資格限制

 

以新加坡首間STO交易所的模式為例,他們雖然規定國內投資人必須符合專業投資人之限制,但對國外投資人卻只需進行KYC認證即可,這樣就能達到吸引國際資金的目的。所以鬆綁STO投資人的限制,絕對有其必要性。

 

目前因為正好碰到選舉,使金管會不敢做出太大的突破或改變。您認為要到什麼樣的時機點,才能讓台灣在STO、區塊鏈的發展比較明朗化?

 

 (取自V20官網)

 

我很難講出一個時機點,因為這就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現行的STO監理規範根本沒有「資本流動力」。我在海外見了許多官員、交易所、項目方,聽完台灣的STO監理規範後,基本上沒有人願意來,因為他們一定會有兩個疑問:花那麼多錢和力氣值得嗎?到底有沒有辦法落地呢?

 

現在台灣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銀行幾乎不願意幫交易所開戶,這是金管會該去處理的事情。如果金管會再繼續保守下去,對於台灣在金融科技的發展,將造成很大的阻礙。

 

現在美中貿易戰已經漸漸燒向數位經濟大戰,您認為台灣能在這個階段做出怎樣的努力呢?

 

 

我認為,現在台灣正處於歷史的機遇點。不僅美中大戰越演越烈,香港目前的狀況也有可能使港元與美金脫鉤。為避免台灣受到連帶衝擊,如果我是金管會主委,我會馬上設計一個法規或框架,讓台灣變成一個新的全球資產金融沙盒儲存區,把這些資產都引進來。

 

回到區塊鏈及虛擬通貨的發展,我建議台灣應該成立「金融科技發展局」,或是一個新的「金融科技發展委員會」。與金管會保守、監管的天職做出區隔,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整個金融科技產業。

 

而在國發會的立場,我也曾建議陳美伶主委推行「區塊鏈點火基金」。現在的市場氛圍導致沒有人敢投資區塊鏈公司,這時候政府就應該擔任領頭羊。把每年兩兆的國家預算,拿出0.5%或1%來投區塊鏈,政府各部門該上鏈的都上鏈,全部發包出去。

 

就像杜拜說自己要成為一個區塊鏈政府,這樣的登高一呼,將為國內的新科技發展帶來很大的幫助。

 

台灣是否能在國際數位金融重組的空窗期找到切入的利基點,將是台灣如何定位自己下一個十年很重要的契機!

 

Facebook的「Libra」計劃近來備受矚目,您怎麼看待「臉書幣」的發行呢?這對於整個加密貨幣產業而言,帶來的正反面影響為何?

 

 

Libra從來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在兩個禮拜前,Facebook在最新一季的投資財報會議(quarterly earning call)中表示,由於目前Libra的推動受阻,要在2020年如期發行可能有困難。尤其在國會參眾兩院聽證會後,美國政界對於Libra的疑慮依然無法消除,其中主要原因為Facebook主體是否能與Libra完全切割,還有監管單位對於Libra定位為 「類央行」的角色,Facebook也回答得模糊不清。

 

然而,中國人民銀行在近期發表了一份報告,對於發展國家數位貨幣來串接各大支付體系 (AliPay、WeChat....),表達出積極意願並且正面回應。所以我接下來的觀察重點,將放在中國是否會超車Libra,推出類似的服務。

 

不過對於台灣來說,Libra的出現就等於是有了第二次機會,可以參與創造一個新型態的金融體系。之前Wechat出現時,我們沒有進入的機會。現在是自由主義國家對上共產主義國家,我們是有入場券的!問題在於這個入場券我們要不要拿?可以怎麼拿?

 

MaiCoin創辦人劉世偉曾表示,大家可以把Facebook看成是自己的國家,一個擁有27億人口的國家。但我認為,「國家」的定義比較僵化,我們可以把Facebook看成是一個「獨立的實體」。

 

雖然現在Facebook的Libra面臨管轄權不清楚的問題,但我仍建議,台灣政府應該要爭取成為Libra其中一個節點,直接參與其運作。讓台灣在Facebook的數位經濟帝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甚至創造產業機會。

 

因為Libra的好處,不僅能加速加密產業的正常化,它還能讓監管變得更透明,進而促使政府機構不得不正視這個產業的存在。

 

由臺灣金融科技協會、亞洲大學人工智慧暨區塊鏈國際產學聯盟、GITA全球ICO資訊透明聯盟、KNOWING新聞、幣特財經共同主辦的第四屆「WHATs NEXT!5G到未來」數位行動產業高峰會中,將邀請到許毓仁一同來探討5G、區塊鏈、FinTech、AI等新科技浪潮,如何顛覆你我的數位生活!有興趣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

 

第四屆《WHATs NEXT!5G到未來》數位行動產業高峰會

 

峰會時間:2019-08-28(三) 09:00-18:00

峰會地點:台北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201號 (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 二樓香格里拉宴會廳)

 

(以上照片由許毓仁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