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眾忽視的歧視:電影經常醜化刀疤臉
余宗翰
2018-10-28 19:08

(圖片取自pixabay)

 

在這個歧視現象常被大眾檢討的時代,大家對歧視一詞都特別敏感;但刀疤臉常在電影中被醜化,好像就沒什麼人為他們發聲。

 

或許會覺得這種想法是吹毛求疵,但這個問題已漸漸被慎重檢討,最好的例子就是經典動畫《獅子王》裡篡位的大反派Scar,scar就是刀疤的英文,就是這麼直接。《獅子王》不是第一個醜化刀疤臉電影,也不是最後一個,很多電影都是如此。不只是刀疤,任何面容上有違常態者,都會被投以異樣眼光,也因而常與邪惡、奇怪等意象連結在一起。利用面容上的不完美讓觀眾迅速意識到「他是壞人」之手法,據說最早可見於知名歌劇《歌劇魅影》。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在2017年發表一篇論文,指出美國電影協會評出的十大惡人中,有六位具有皮膚上的問題,且大部份表現在面容上。而今年,英國學者又擴大了調查對象,發現在50部最賣座的12A評級(12A意味著適合闔家觀看)電影中,有75%左右的壞人角色具有皮膚問題,比如疤痕、面斑或過多的皺紋等等。雖然也有好人角色具有皮膚上的問題,比如哈利波特額頭上的疤痕,但相比之下遠不如壞人角色那麼多,尤其是主角角色。

 

皮膚白化者也常被醜化,其中一個經典角色就是《達文西密碼》裡罹患白化病的修道士殺手。此非孤例,所以許多白化病患者對於電影工業醜化白化病患者此一現象十分不以為然,有人統計,發現1960年至2006年,接近70部電影塑造出患有白化病的邪惡角色。

 

髮型也隱含著歧視,近年來開始有人討論,好像電影中的女反派都會留一頭齊瀏海的直長髮,比如《金牌特務》裡為大反派做事的黑髮白人女殺手、《銀翼殺手2049》裡的殺手Luv、《追殺比爾》裡女高中生狠角色...  許多商業電影裡,只要看到前方平齊的瀏海、後方甩著長直髮的嚴肅臉女角色,常常是反派角色,不然就是手腳乾淨俐落的特務或殺手。

 

就像國劇的臉譜會用固定的顏色、畫法來告訴觀眾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電影工業長期發展下來也漸有一套公式,懂得利用面容上的缺陷去暗示觀眾其角色個性,通常代表著邪惡,不然就是告訴觀眾:這個人怪怪的。在過往,電影裡的面容歧視更加嚴重,大反派往往長得一臉凶惡或不太好看,主角則往往是俊男美女。後來片商發現深具魅力的反派也有其市場,電影反派就漸漸脫離醜臉的陰影了。事實上,現在很多反派的好看程度與主角不相上下,或猶有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