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肝診所為「志工」打疫苗事件持續延燒,網路也不斷瘋傳「志工」名單。不過,緊接著,從日、美送來的AZ及莫德納疫苗即將開打,疫苗到底該如何打,才不會發生臨時找人打即將過期的疫苗,還有各地方縣市該如何打疫苗,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及工具?顯然也是一個事關國民權益的重要議題。
要談台灣應該如何打疫苗前,可以先看看別的國家如何打疫苗。畢竟台灣目前經歷的各種事情,許多國家都早在一年前或半年前就經歷過了。別人走過的路,一定有參考價值。
有關各國如何施打疫苗,我不清楚世界各國實施的細節,但至少從去年至今,我聽過不少美國親朋好友是如何打疫苗的,或許可以談一談,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從去年十二月起,美國開始進行疫苗施打,與目前台灣的情況一樣,剛開始大家都很著急,也出現不少混亂現象,不過,美國一開始就讓民眾上網登記,除了填寫個人基本資料外,還會詢問其他與健康相關的資訊,例如是否對疫苗過敏,還有從事那些活動等。
這種資料登記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依照政府頒定的幾大類別來施打,當然是最基本的原則,但問題是,在這個大分類之下,總是會有一些特殊與例外的情況,例如有些人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甚至體脂率比較高的人,都可能是高風險族群,因此在施打順序上,就可以往前提。
因此,在每個人上網登記後,就會得到順序號碼,例如1A、1B、2A、2B等順序依次排序。我有一位在美國的親戚,五十幾歲的年齡,在施打順序上原本排很後面,但因為她每周都會去教會擔任志工,經常要與前來領取救濟品的基層民眾接觸,因此,也被視為風險較高族群,因此在登記後,施打順序就提前至2B。
有了這個順序後,就變成美國民眾預約打疫苗的時間參考,例如初期剛打疫苗時,有時候也會出現原本預約的人沒有來,剩下的疫苗可能過期,因此會在網路上突然釋出一些名額,想打疫苗的人可以立即上網登記,去搶那些臨時丟出來的名額。
因此,如果台灣有這套系統,類似像好心肝的問題,或許就有較佳的解決方案。好心肝當天也是發現疫苗太多,又需要趕在當天之內打完,就可以把這些剩下的疫苗放到網路上,讓已經輪到的人趕快登記施打,或許就不會發生像好心肝為志工打疫苗的爭議了。
當然,台灣目前的問題是疫苗不夠,大家都希望趕快打疫苗,在一個疫苗缺乏的環境下,這套系統或許只能解決部分爭議,但分配不均的問題,仍然有賴政府在疫苗採購上加緊進行。
同樣的,美國在疫苗施打初期,也曾因為一開始疫苗數量不夠,大家又很關心施打進度及自身權益,透過這個系統的確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不致於讓施打的情況過於混亂。但如今美國疫苗數量相當充沛,想打的人都打得到,這套系統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在寫這篇文章時,我也看到美國許多機場都開始為旅客施打免費疫苗,展開所謂的「疫苗觀光」,例如像西岸的洛杉磯及舊金山機場,為過境旅客施打只需要一劑的嬌生疫苗,凡是想打的人都可以打。LA機場是一天往來7萬人的大機場,想必美國疫苗的庫存一定是多到嚇死人,台灣人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會羡慕到很感慨吧!
其實,疫情及疫苗施打,緊急之下難免出錯,施打疫苗引起大混亂,很多國家也都出現過。例如在西班牙某一所學校的8名教師,曾被醫師注射整瓶輝瑞疫苗,相當於6劑的份量,遠遠超過完成施打所需的2劑,幸好後來沒人出現特別強烈的副作用症狀,因此所有人繼續正常上班。
此外,有朋友在美國,也曾出現有人去超市買東西,結果剛好遇到旁邊藥局有剩餘疫苗,因此就直接打了疫苗。
另外還有更特別的,是發生在美國俄勒岡州南部,由於遇到大風雪,一輛運送疫苗的車輛被卡在高速公路上,因為前方有一輛貨櫃車擋道,他們評估可能數小時內都動彈不得,但車裡的公衛人員意識到,車內的疫苗若不趕快施打,恐怕會失效,於是急中生智,挨車詢問駕駛人要不要打疫苗。
這台車上載著6劑疫苗,要替48公里外民眾施打,必須在6小時內送達。負責的公衛人員,身邊還跟著醫師和救護隊。他說,「那是很奇怪的對話。試想,在大風雪中卡在路上,有人走過來問:嘿,要打疫苗嗎?」
結果,大部分駕駛人聽到都笑了,並且禮貌性回絕,不過,最後還是有感激的駕駛人接種了這6劑疫苗。對於這些公衛人員來說,最高的守則,就是絕不浪費任何一劑疫苗。
當然,如何打疫苗是問題,但目前疫苗不足顯然是大家更關心的問題,這個基本問題沒有解決,大家心情都不會平靜。只是,疫苗何時能到,大家還是要耐心等候,在這個等待的時刻,讓疫苗可以有秩序、有原則地施打,如何讓民眾運用一個較方便、可以信賴的工具與系統,還是台灣可以努力的方向。
去年疫情發生之初,台灣的口罩國家隊快速啟動,之後口罩地圖App也提供大家很多查詢上的方便,此次疫情爆發,到每個店家要做實名制的「疾管家」,也在幾天內就上線。因此,循著這個成功的路徑,當疫苗開始施打後,如果也能夠推出一個「疫苗施打指南」App,相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德政,這大概也是唐鳳政委接下來很重要的任務了!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