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學運總指揮、社民黨主席范雲,對於台灣社會有長期觀察。在她口中,台灣年輕人「過得很爽」是相當不正確的,因為在薪資倒退15年,同時物價、房價都在飛漲的情況下,「年輕人怎麼可能會爽得起來呢?」
對於台灣年輕人苦哈哈的情形,范雲認為,唯有「分配正義」能夠改變這個社會現象。讓財團多繳點稅、讓年輕人拿到應得的薪資,才可以讓整個台灣社會更團結、更自由。
在台灣社會中,范雲認為一個人家庭的「財富背景」,便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這已讓民主社會強調的自由、平等失去意義。她直白的說,「若沒有平等的選擇,便就等同於失去自由」。
例如現在大學學費已逐漸在調漲,那麼對於弱勢學生來說,有些人即便考上,家中也不見得能夠有足夠的經濟支撐他去讀,這就不是真正的自由了。
除了稅制不正義以外,年輕人工資太低也是一個問題。整個青年世代的工資,從馬政府倡議22K政策以來,便被壓得愈來愈低,但與此同時不少企業仍是大幅獲利的!以數據來看,從2000年至今,台灣的GDP已成長了1.5倍,但年輕人薪水卻倒退了15年,這造成35歲以下青年世代貧窮化的嚴重現象。
談到有關於野百合、太陽花運動之間的差異。曾經歷過野百合學運的她說,這兩場運動最大的差異,便是「台灣本土意識」的崛起。
為何本土意識如此重要呢?范雲說,若凡事不以台灣為思考根本,這樣在與中國交涉、談判時,便會很容易吃下悶虧,甚至損害國民權益。
范雲強調,由於台灣與中國並非正常的「國與國」關係,因此在交易、交涉方面,都必須審慎思考其政治、經濟的龐大力量對台灣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所以台灣人民必須要站在本土的角度來看待兩岸的交流,才可能保護我國產業、進而避免國民受影響。她慶幸的是,台灣本土意識已深化得相當不錯,近期的「反黑箱課綱全國高中串聯活動」便是非常好的例子,顯示年輕人們已願意重視發生在自己生長土地上的歷史。
對於網路謠傳社民黨是國民黨「外圍組織」,意在分散民進黨票源;范雲回擊說,其實本土化意識,不是民進黨的專利,很多國民黨支持者也同樣有深厚的本土觀念。
在范雲口中,與其說社民黨分走民進黨的票,不如進一步思考,難道本土化意識,只能給特定政黨把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