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零安樂死到底在追求什麼?
何渝婷
2016-12-07 11:30

2017年2月公立收容所全面實施零安樂死還沒正式上路,台南就率全國之先推行零安樂死,許多收容所都搶先要把狗移出,而嘉義縣民雄收容所運輸車悶死狗事件也讓大眾懷疑零安樂死真的是好的嗎?

 

雖然說實施零安樂死表面上是增加動物的認養率,減少撲殺,但如果沒有良好的配套措施,那這到底是實質上的零安樂,還是表面數字上的零安樂呢?

 

在零安樂政策的壓力下,大量的動物流入動保機關,而對於減少安樂死數量的對應方式,就是將過量收容的動物轉移到其他地方,也就是私人收容所,先不論這些動物的下場如何,這樣的程序根本上就是不正常的,的確,無奈於公立收容所人力、經費的匱乏,醫療和空間的不足也讓他們感到無力,而這就需要良好的配套措施以及確實減少動物入所量的方法,才能真正做到零安樂死的初衷。

 

 

根據《天下雜誌》,目前全國的公立收容所目前只有33間,人力僅288人,平均一人要負擔14隻動物,停止安樂死後更會暴增為52隻,在人力、收容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其實活下來的狗貓們生活品質也不好。

 

有人可能認為那就大力提高認養率呀!但提升認養真的能化解零安樂死之後動物暴增的難題嗎?其實有許多被認養的動物都不是去了一般家庭,而是進到私人狗園,這產生的問題就是私人狗園的品質不一,送去的貓狗所面臨的處境恐怕比在收容所還慘,而替收容所分擔空間壓力的結果,就是讓私人狗園也不得不面臨爆滿的問題。

 

與其說強制推行零安樂死,那倒不如思考一下如何從根本解決問題,有時一廂情願的想法恐怕會讓動物深陷更糟糕的處境與下場,況且不該讓民眾有這種認為流浪犬隻都會有政府照顧的想法,不僅讓棄養動物數量暴增,更是讓公私立收容所爆滿,電影《十二夜》成為無盡之夜,動物痛苦,照顧他們的人員與獸醫更覺得是場惡夢。

 

解決問題除了確實做到「絕育」之外,一般飼主更是要有自覺,做到領養不棄養,讓社會中的動物悲劇不再重演,也使零安樂死政策能達到最初想要執行的目的。

 

(圖片皆為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