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進入寒冬期?史丹佛年度AI報告來揭秘
肖漫 / 何渝婷編譯
2019-12-16 13:50

(示意圖/取自pixabay)

2019年已進入倒數計時,這一年裡,關於AI發展的討論,一直時有出現。AI的發展究竟是處於黃金時代,還是進入了寒冬期,或許能夠從史丹佛最新發布的《史丹佛2019全球AI報告》中窺見一二。

自2017年以來,全球AI指數報告已成為業界重要參考。在2019年,史丹佛聯合MIT、哈佛、OpenAI等院校和機構,從研發、學術會議、技術性能、經濟、教育、自動駕駛與自動武器、公眾認知、社會考量、國家戰略與全球AI活力九個方面,對全球發展現狀進行了盤點。

值得一提的是,史丹佛大學此次還發布了兩個工具,一個是可以在學術論文預印網站arXiv上,檢索人工智慧論文的「人工智慧指數arXiv監測器」 (arxiv.aiindex.org);另一個是「全球人工智慧活力工具」 (vibrancy.aiindex.org) ,公眾可以通過34個指標,比較28個國家/地區的表現。

《史丹佛2019全球AI報告》中,涵蓋了從AI技術到社會影響的各個方面,雷鋒網主要聚焦全球AI發展狀況,以及中國的AI發展,選取部分要點進行不改變原意的整理。

全球

投資額成長,自動駕駛為先

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民間投資總額超過700億美元,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創業投資超過370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對人工智慧初創企業的投資繼續穩步上升,從2010年的13億美元到2018年的404億美元,年均成長率超過48%。

那麼,投資者青睞的是哪些方向?

縱觀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獲得的投資最多,達77億美元,佔總金額的9.9%。其次分別是藥物、癌症與醫療(47億美元,6.1%)、人臉辨識(47億美元,6.0%)、影片內容(36億美元,4.5%)和詐欺檢測與金融(31億美元,3.9%)。

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加州行駛的里程總數和測試自動駕駛汽車公司總數已成長了七倍。2018年,加州為50多家公司和500多個自動駕駛汽車,提供了測試許可,行駛了200萬英里(約320萬公里)。

AI論文佔比增加

從論文總數來看,AI論文佔全球論文3%。據Elsevier Scopus統計,在1998到2018年間,來自5000多家國際出版商的22800多種學術出版物,發表的AI論文,在所有論文中的比例成長了兩倍。而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AI論文只佔不到1%。

值得一提的是,AI的工業界與學術界合作研究變得越來越普遍。一篇論文中,作者既有來自學校也有來自公司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這種合作在美國、中國、日本、法國、德國和英國普遍存在。

那麼,在全球 AI 論文的影響力又是如何?

需要說明的是,在報告中,論文影響力的主要是通過FWCI來體現的。所謂FWCI,是指該地區AI論文收到的平均引用次數,除以同一年全球所有出版AI論文的平均引用次數。

其中,美國AI論文的引用數仍遙遙領先,被引用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0%。歐洲地區的FWCI相對穩定,與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另外,近年來,中國的FWCI也有了大幅提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指出,在全世界的國會記錄、議員報告和立法記錄中,與人工智慧有關的立法有了顯著增加。

AI學術會議增多

報告指出,2019年,AI學術會議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聲望方面都有所提升。

數據顯示,2019年,NeurIPS約有1.35萬人,CVPR大約有9227人參會,ICML有6400人,IJCAI-19有3015人。其中,NeurIPS、CVPR和 ICML,仍然是參加人數最多的AI會議。並且,NeurIPS和ICML的成長速度最快,與2012年相比,成長了八倍多。

除了頂級學術會議,小型AI會議的出席人數,也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比如說,ICLR的2019年出席人數是2014年的15倍以上。

AI專業受熱捧

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是電腦科學博士學位專業領域中,最受歡迎的領域。在全球大學中,人工智慧和相關學科的入學率繼續快速成長,其中,清華大學AI相關課程註冊人數3年成長了4倍。

除了博士學位專業領域,在研究生教育中,人工智慧也成為備受熱捧的專業。在北美地區,人工智慧專業的學生人數,是第二大最受歡迎的專業(安全/資訊保障)的兩倍。

事實上,AI專業受熱捧與社會崗位需求不無關係。據瞭解,人工智慧的勞動力需求正在成長,尤其是在高科技服務和製造業領域。數據顯示,在美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比例,已從2012年的0.3%成長至2019年發布的總工作量的0.8%。

中國

論文數量升至世界首位

根據Scopus文獻資料庫的數據,在2006年,中國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就已經超過了美國。而在今年,中國的論文數量更是超過了歐洲,居於全球領先地位;要知道,在過去十年裡,歐洲一直是「論文發表大戶」。

(圖為中美歐的論文數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和歐洲,政府附屬機構對論文的貢獻佔了大多數;而在美國地區,論文的主要來源則是企業。2018年,中國的政府機構,生產的AI論文數量是公司的近三倍。自1998年以來,政府附屬的AI論文數量成長了300倍,而企業AI論文同期成長了66倍。

另外,報告還以AAAI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促進協會,簡稱AAAI)接收的論文為考量標準。在2019年,中國被接收的論文數量最多。

中國新創企業投資

其中,中國新創企業獲得的投資金額比西方更高。從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486家新創企業的投資總額為166億美元。平均每家新創公司約為3410萬美元,比美國高201%,比全球平均水平高296%。

從領域分布來看,中國新創企業的重點領域包括自動化/石油和天然氣(12%)、人臉辨識(8.8%)、教育科技(8%)、自動駕駛(6.4%)和心理健康/健康(5%)。而美國和歐洲新創企業的分布重點,則主要是時尚和零售技術、醫療、文本分析等。

(圖為史丹佛AI報告)

總體來看,AI的發展是否居於黃金期尚未能夠立下定論。但從報告中可以看出的是,當下的AI,未入寒冬。

本文為雷鋒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AI 遇冷?斯坦福年度 AI 報告來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