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世界建築節獎揭曉!最佳建築長這樣
張詠晴/編譯
2016-11-25 20:30

 2016年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本週在柏林開幕。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建築獎項,臨近年末的這次評選,像是對過去一年全球各個角落的新建築的一次完整梳理。

 

在今年夏天被提名的,來自58個國家的343個建築項目團隊,都在這一周齊聚柏林,向評審團進行展示。

 

先來了解一下今年分量十足的「超級評審團陣容」,包括來自丹麥建築事務所BIG 的合夥人Kai-Uwe Bergmann、德國Sauerbruch Hutton 建築事務所的Louisa Hutton、英國建築師大衛•奇普菲爾德、德國建築師奧雷•舍人以及權威建築資訊網站ArchDaily 的聯合創始人、主編David Basulto。

 

快來看看今年各個大項的已建成項目獲獎名單:

 

獨立住宅類:House MM,西班牙帕爾瑪

設計:Oliver Hernaiz Architecture Lab

在西班牙馬洛卡島的港口城市帕爾瑪,Oliver Hernaiz 建築實驗室創造的MM 住宅,純淨而夢幻。

 

它由幾個朝向不同景觀方向的白色盒子組成,目的是要將盡可能多的景觀視野納入進來。每個房子坐於不同高度的地面上,參差不齊,大面積的玻璃窗是其基本配備。

 

在起居室及餐飲空間可以俯瞰大海,廚房直通綠色小徑,臥室則面向一片私密的花園。

 

集合住宅類:Aluminium Tip,法國巴黎

設計:Babin and Renaud Architectes

Aluminium Tip 是位於巴黎11 區街角一處三角形地塊上的銀色鋁製公寓。它的造型簡單而嚴謹,又高又窄的窗戶均勻排序於外面,最外層銀色的氧化鋁板組成的可折疊外表皮包裹住建築,又很醒目。

 

在地面層對外營業的商店之外,人們可以從庭院一側進入居住區域。每層三戶且戶型各不相同,靠近內庭院一側是廚房衛浴,臨街一側則是起居室與臥室,兩面均享有自然採光。這個緊湊的公寓設計成為一個從街道公共空間過渡到私人空間的絕佳案例。

 

生產、能源和回收建築類:漂浮農場,中國深圳

設計:Thomas Chung

在今年的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上,香港中文大學學生Thomas Chung 與其建築系教授合作了一個名為「漂浮農場」( Floating Fields)的項目,裝置在深圳蛇口大成麵粉廠的場地上,希望通過漂浮農場的方式展示回到深圳灣農業時代的概念。

這是一個結合了桑基魚塘、鴨子和魚的多循環的生態系統,其中養耕共生,培育水藻並且還進行水過濾。在豐收時節,池塘中收穫的蔬菜還能供人享用。

 

學校建築類:德語學校,西班牙馬德里

設計:Grüntuch Ernst Architects

這座位於馬德里的德語學校不僅僅被設計成為了一座學校,更是當地社區的文化中心。

來自德國的建築事務所Grüntuch Ernst,把幼兒園、小學以及中學全部安排在一個庭院內,另外還包括一個可容納750 個座位的教堂和一座大型體育館。

 

城市和社區類建築:Salburua市民中心,西班牙維多利亞

設計:IDOM

Salburua 市民中心是一個集合了體育健身、文化和行政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式建築,主要服務於維多利亞Salburua 區的市民。

 

不同功能分設於三個樓層,體育設施位於地下室,地面層包括咖啡館、公共休息區、圖書館會議室,屋頂部分還有一個露天游泳池。大面積透明落地窗的使用,既加強了自然採光,又拓展了各個空間之間的視覺聯繫,金屬波紋質感的門面和白色也搭配得當。

 

文化類建築:斯塞新國家博物館,波蘭斯塞新

設計:Robert Konieczny and KWK Promes

這座博物館位於波蘭港口城市斯塞新,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只用了預製混凝土一種材料,屋頂上還設有一個巨大的公共活動空間。低調內斂的下沉式結構,目的是不會干擾影響到近旁的另一幢標誌性建築音樂廳。

 

混合用途建築類:Malmö Live,瑞典

設計: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

Malmö Live 城中城項目是馬爾摩的標誌性建築,它是一系列開放動感的建築群,內部空間體量豐富,能夠為城市提供各種功能的公共場所。

 

Schmidt Hammer Lassen 團隊採用了現代北歐建築的傳統設計方法,創造了清晰、開放式的底層佈局,由三座高低不一的白色方體建築組成,如同一個建築雕塑。三座建築內分別設置了一個大型交響樂音樂廳、一個多功能大廳和一個會議廳。

 

辦公建築類:The Zig Zag Building,英國倫敦

設計:Lynch Architects

在倫敦西敏區,The Zig Zag辦公大廈的修建,意在取代1950 年這裡的一座廢棄建築。

 

Lynch 建築事務所為它設計了多層次的外立面結構,還包括柱廊式的入口及網框狀的窗戶,看起來整齊而嚴密。位於建築頂部的梯田式屋頂結構,種植著鮮花和綠植,目的是為了讓身處大樓辦公的人們能夠有一處放鬆身心的戶外休閒空間。

 

新與舊建築類:Beyazit國家圖書館,土耳其伊斯坦堡

設計:Tabanlioglu Architects

Beyazit 國家圖書館是伊斯坦堡歷史最為悠久的圖書館,創立於1884 年,原先還包含廚房、小學、醫院、伊斯蘭大學和浴室。圖書館是Beyazit 清真寺的一部分,歷史可追溯至1506 年。

 

Tabanlioglu 建築事務所重新改造了圖書館內部,在庭院內部安裝了透明的充氣膜結構,並在建築內部加入了不少黑色的玻璃封閉盒子,用來保存珍貴的手稿、藏品等等。

 

展示類建築:The Waterfront Pavilion,澳洲雪梨

設計:Francis-Jones Morehen Thorp

這座展覽館位於雪梨達令港的澳洲國立海事博物館,用於展示船隻和海軍文物等藏品。交錯的牆壁結構令人聯想到海面上的漣漪,恰好呼應了建築本身的功能。

 

宗教建築類:St Trinitatis教堂,德國萊比錫

設計:Schulz und Schulz

在設計這座教堂時,Schulz und Schulz 團隊用了一種名為「Rochlitz斑岩」的結晶石,用磚頭製成的外部質樸而又復古,再加上其高高豎起的體量,成為當地社區一幢醒目且獨特的建築。

 

整個場地呈三角狀,除了高且直的鐘樓,還包括教堂本身的低平建築和一個大型中央庭院。

 

醫療健康類建築:Nötkärnan,瑞典哥特堡

設計:Wingårdh Arkitektkontor

Nötkärnan 是位於哥特堡近郊的一家大型私人診所,當地湧入了很多索馬利亞難民。而考慮到索馬利亞兒童的高死亡率,Nötkärnan 還承擔著為這些難民提供醫療援助的角色。

 

其特別之處在外部的設計,一道彩虹橫跨連續光譜顏色的玻璃幕牆,一改醫院給人的沉悶壓抑的形象,設計團隊也希望藉力這一元素,使得診所本身與周圍的混凝土建築區別開來。

 

交通建築類:#LightPathAKL,新西蘭奧克蘭

設計:Monk Mackenzie Architects

 

這裡原是奧克蘭市內一段600 多米長的廢棄高速公路,被Monk Mackenzie 建築事務所改造成了高架自行車道,改造手法簡單而大膽,原來的瀝青路面被鋪上了一層奪目的粉色樹脂顆粒,道路的一側安裝了300 個專門定制的LED 燈箱,形成了一道光廊。這些含有傳感器的燈箱可通過程序變化色彩和亮度,互動性極強,像是一個裝置藝術作品。

 

高等教育&研究建築類: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中東中心

設計:札哈•哈蒂建築事務所

這座金屬橋樑式的建築,像是一條時空隧道漂浮在半空中,為學員提供新的圖書館、檔案館和演講廳。儘管扎哈的設計仍保持了其前衛大膽的特徵,但與周邊1970 年代的野獸派風格的修道院和圖書館倒是能夠融合,弧形的結構還刻意避開了近旁一棵上百年的紅杉樹。

 

酒店&休閒建築類:浮生禦度假村,四川綿陽

設計:AIM Architecture事務所

這個作品出自荷蘭設計師夫妻檔Wendy Saunders 和Vincent de Graaf。兩人2006 年在上海成立了事務所,這是他們繼莫干山麓「裸心谷」項目後又一酒店作品。

玻璃走道、卵石小徑、木質圍欄,由這些元素連接起來的一個個溫泉泡池少了幾分刻意雕琢的痕跡,絲毫沒有突兀之感。

 

購物建築類:Chanel旗艦店,荷蘭阿姆斯特丹

設計:MVRDV建築事務所

荷蘭當紅建築事務所MVRDV 重塑了Chanel 阿姆斯特丹旗艦店的外部,新設計用全透明的玻璃磚替代了建築物原本的紅色磚塊,外立面變得晶瑩剔透,最大程度接收自然光線,同時風格也很適合作為奢侈品牌的門店。

 

運動建築類:Grandview Heights水上中心,加拿大卑詩省大溫哥華地區素里

設計:HCMA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Grandview Heights 水上中心可舉辦游泳、花樣游泳以及水球比賽等。

道格拉斯冷杉材質創造的彎曲的屋頂板,形成波浪形的結構,與下方游泳池裡輕緩的水浪互為呼應。藍色與木頭材質的搭配看起來也很舒服。

 

圖片來源:Dezeen、世界建築節官網、Archdaily

原文來源:好奇心日報/原文作者:胡瑩

原文鏈接:2016 世界建築節獎項公佈,來看過去一年的這些最佳建築

你可能也想讀:建築師巧手之下的完美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