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自製的國產潛艇可能提前到今年9月下水,國際間對於出現後的潛艦是什麼樣的外觀,充滿著各種猜測可能。
不過,解放軍方面也有不同的反應,聲稱自製的潛艇下水時間提到今年9月份,懷疑刻意為了宣傳而故意設置的時間。
如果真的為造勢,下水後的船隻可以再拖回乾塢去繼續建造。
台灣為自製的潛艇,從2016年啓動項目開始算,進度似乎不算慢。
其實,台灣造船業的能力並不差,開建前協助造潛水艇的可能國家是有事先評估過的,台灣是有可能在外界的協助下完成自製的潛艦。
根據各種造船資訊,以2021年為例,中國造船佔率為全世界的44.2%,台灣為0.296%。
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的統計,中國大陸和日韓在世界造船業的總佔率的94%,台灣的比例並不高。
美國造船的佔率在全球只有0.053%、英國只有0.026%、法國是0.292%、俄國是0.223%。
台灣為0.296%,折合大約26.6萬噸,比例上還是高過其他傳統造船大國。
台灣造船能力上還是有一定程度自製的經驗,距離潛艦下水時間的九月,還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說造潛艦的時程已經接近最後的尾聲,只是用了什麼科技,外型參考了那個國家最多,是日本、韓國、還是西班牙?
或者就如外界猜測的,超過七個國家以上的國家幫忙造潛艦,如果最後露面時和那些國家相似,那又是非常吸引國際軍工業的好奇的話題。
而造完第一艦之後的後續艦隻如何解決,那更是台灣國防上的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