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20多年紛爭!裏海五國簽署公約以瓜分資源
合作媒體:界面 / 陳柏丞編譯
2018-08-14 09:00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8月12日,裏海5個沿岸國家在哈薩克西部城市阿克套(Aktau)簽署關於裏海法律地位的公約,為今後分割裏海海底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以及在各領域加強合作奠定法律基礎。

 

裏海位於歐亞大陸交界,面積約37萬平方公里。多年來,裏海沿岸各國遲遲未能達成資源劃分協定。直到本週末,哈薩克總統納札爾巴耶夫、俄羅斯總統普丁、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伊朗總統羅哈尼、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在會議上首次達成共識,簽署《裏海法律地位公約》承認裏海合法地位。

 

根據公約,裏海沿岸國家海岸線往外延伸15海浬的水域為該國領海,領海往外再延伸10海里的水域為該國專屬捕魚區,其他水體以及漁業資源將由裏海沿岸5國共同擁有。值得注意的是,公約既沒有將裏海界定為海,也沒有將其界定為湖。

 

如果裏海被界定為海,那麼其管轄就要遵守國際海洋公約,這就意味著裏海周邊五國以外的國家也可以進入裏海開採資源。而如果定義為湖,五國就可以對裏海進行劃分。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水體,富含油氣資源,曾是蘇聯與伊朗間的界湖。蘇聯解體後,關於裏海是海還是湖的爭議已持續22年。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中亞及東歐國家問題研究專家孫壯志對《環球時報》表示:「裏海長期因為法律地位不確定,存在多方爭議,影響了對當地的投資以及能源開發。裏海公約簽署後,該地區的確定性可望加強,將吸引更多鄰國企業投資發展。」

 

不過公約尚未明確規定各國應如何對海底資源進行瓜分,只強調應由相鄰國家根據國際法準則進行談判。只要獲得管道所經裏海國家同意,相關裏海國家就有權在裏海海底鋪設油氣管道。公約還規定,非裏海國家不得在裏海駐紮軍隊,其船艦不得進入裏海。

 

英國《衛報》表示,部分外交官將公約稱為「地區憲法」,並認為公約的簽訂幫助伊朗打破了美國的經濟封鎖。

 

(以上圖文由界面新聞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