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將成為全球的金融支柱,SOL無法超越的5個原因
ryanberckmans / Block unicorn / 何渝婷編譯
2024-10-28 09:45

新聞快訊不代表敝媒體立場,更不構成開戶註冊與投資建議,讀者與加密貨幣投資人請自行審慎評估。

(示意圖/取自pixabay)

以太坊是新全球金融體系中L2和L1應用的核心區塊鏈,其他鏈將無法與之相媲美。Mert(heliuslab的CEO,以太坊社群的OG)曾建議Solana可以轉型為核心區塊鏈,但Solana永遠無法成為核心區塊鏈,以下是五個原因。

四年前,以太坊轉向專注於成為L2和L1應用的新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區塊鏈。

以太坊的核心區塊鏈策略正日益被視為頂級L1策略和明智之舉。儘管仍處早期階段,但如果仔細觀察,跡象已經顯現,例如模仿是最真誠的奉承,且L2正佔據主導地位。

本季,Solana在去中心化金融(degen)和meme成長以及SOL價格方面表現出色。然而,我認為Solana的領導層已開始看到L2即將蠶食替代L1市場佔有率的趨勢。

現在,他們似乎暗示Solana也可以轉型為以太坊一樣的核心區塊鏈。

但Solana從根本上不適合作為L2或世界級L1活動的核心區塊鏈,接下來我將詳細解釋原因。

首先,我們來探討Solana的領導層似乎逐漸承認以太坊的L2核心區塊鏈策略非常出色,並且Solana可能會轉型追求成為核心區塊鏈。

最初,Solana宣稱它將變得如此快速且廉價,整個世界將會使用單一的Solana鏈。這是他們的「單體化」時期,這是他們主推的概念,直到其成為負擔(因為世界上,實際沒有單一實體公司可以為整個世界服務),之後,他們將行銷策略轉向了「整合」這一概念。

然後,在今年中期,Solana承認了L2才是正確的路徑。促使其改變的幾個原因包括:Solana領導層注意到其部分旗艦應用開始在Solana上建構訂製L2應用鏈,這是因為客戶偏愛L2的常見原因(即控制權和訂製化,同時是整體的一部分且無需自行運行共識)。

今年早些時候,一位知名的Solana社群成員發了一個熱烈的貼文,呼籲Solana需要採用L2,Solana社群因此而群情激憤,因為在其領導層尚未承認L2的不可避免性之前,他們不認同這種觀點。

另外,一個主要的Solana開發團隊轉向擴展建構基於以太坊的SVM L2(從Solana L1應用轉為以太坊L2)。結果是,Solana領導層開始傾向於L2。

(值得注意的是,Solana並未承認以太坊對L2的看法始終正確,而是聲稱其L2不是L2,而實際上是「網路擴展」,這是一個巨大的行銷修辭。這與Solana最近提出的「True tps(真實tps)」概念類似,他們不得不發明這一概念,因為多年來,他們在許多資訊網站上持續誇大Solana的tps(事務處理能力),包括將80%(!!)的共識開銷計算在內。許多網站仍然宣稱Solana的tps為3000,但實際約為750tps。他們發明了「True tps」以對抗長期以來報告的「False tps(虛假tps)」。我的觀點是,嚴肅的鏈上投資者在進行盡職調查時應該仔細查看Solana的聲明,許多聲明經不起推敲。)

快進到本月,現在Solana的領導層開始談論他們如何簡單地轉向以太坊的骨幹策略(但他們無法實現,原因如下)。

那麼,為什麼Solana現在開始傾向於以太坊的核心區塊鏈策略?為什麼是現在?

這是因為每個人終於都開始意識到,世界需要許多新鏈(成千上萬條),而L2通常比替代L1划算得多(這也是Coinbase、Kraken、SONY和《EVE Online》等選擇L2的原因),因此作為L2的核心區塊鏈是頂級策略。

那麼Solana可以轉向成為核心區塊鏈嗎?不,Solana無法實現這一策略(原因如下)。

實際上,Solana在技術和經濟策略方面陷入了嚴重的困境,Solana具體面臨哪些困境?

1. Solana將不會足夠快或足夠便宜,無法滿足全球即將到來的需求的哪怕一小部分。

2. Solana的去中心化程度不夠,無法吸引真正的「巨鯨」資本。

3. Solana無法成為L2的競爭性全球骨幹鏈。

4. Solana將共識和執行綁定在一起,這比只做執行的成本更高且速度更慢,這就是為什麼最具擴展性的L2鏈只需進行執行而不需處理共識,並且能夠從整體去信任化的可組合性網絡效應中獲益,從而使其很快比Solana更快、更便宜。參考MegaETH。

需要再次強調這一點,因為至關重要:Solana不僅不會成為骨幹,甚至很快將不再是最快或最便宜的鏈。

目前對一些人(包括許多投資者)而言,Solana可能看起來是所有方面的最佳選擇,一個更好的以太坊版本。但事實與此相差甚遠。不久後,在技術和經濟層面上,Solana將一無所長。

Solana永遠無法成為全球核心區塊鏈的五個原因

1)Solana缺乏真正的客戶端多樣性,且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也難以實現。

客戶端多樣性意味著鏈由多個獨立的程序並行運行,這對於防止攻擊(多個獨立的開發團隊和編程語言)和事故(多個程式碼庫,因為bug通常侷限於單一程式碼庫)都非常有幫助。

用戶多樣性是全球核心區塊鏈的必要條件(現在Solana只有MEME在支撐著網路的生存)。

a) 要實現客戶端/用戶多樣性,任何一個程序都不能佔據大多數驗證者的權益,這需要至少三個獨立的鏈客戶端以及它們之間的平衡權益分配。此外,還需要一個詳細的PDF協議規範和一個上游的研究社群,協議規範確定了鏈的「定義」,以及這種定義的正確性和可靠性,這可以確保所有客戶端都朝著同一個嚴謹的目標努力。

b) 目前,Solana只有一個生產客戶端(agave rust)。Solana正在努力開發第二個客戶端(firedancer),但由於沒有真正的協議規範或研究社群,且agave rust客戶端高度優化並深度依賴底層硬體,開發進展十分困難和延遲,這也增加了從低級設計提取協議規範,並在新客戶端中重新實現的難度。

c) Firedancer距離能夠以獨立程式碼庫在生產中運行50%的權益還很遙遠,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d) 即便Solana未來將Firedancer投入生產,也仍未達到客戶端多樣性。要做到這一點,他們至少需要第三個生產客戶端(這樣才不會出現某個客戶端佔有50%以上權益的情況),並在它們之間實現平衡的權益分配,且所有三個客戶端必須是100%原創程式碼庫,不能有程式碼重疊、開發團隊重疊、代碼依賴/庫重疊,且要採用不同的編程語言。

以太坊已經擁有符合這些標準的四個生產鏈客戶端,並且已有數年之久。

2)Solana永遠無法成為全球骨幹的第二個原因是它的鏈需要非常高的頻寬(推薦上傳速度為10Gbps),這增加了顯著的現實集中化風險。

全球核心區塊鏈的核心目的是盡可能減少各種形式的風險,因此將其負擔加之於極高的帶寬需求是不可行的。

高頻寬要求很難規避,雖然可以購買一台大功率電腦並將其帶到任何地方,但在許多地區(尤其是公司數據中心或通過VPN連接之外)幾乎無法獲得10Gbps的上傳速度。

全球骨幹必須能夠在任何地方運行。隨時能夠在任何地點運行骨幹網路的威脅(甚至在未來完全繞過數據中心的可能性)是降低風險的關鍵部分。

如今,Solana推薦的上傳速度為10Gbps,並且將來還會進一步提高。因此,對於Solana來說,帶寬問題只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愈加嚴峻。

3)Solana存在未來宕機的高風險:Solana過去多次出現過停滯現象,且缺乏以太坊的協議級回退機制,即便無法「最終確認」也能繼續生成區塊。

當全球核心區塊鏈承載200個國家、100萬億美元資產時,保持穩定運行尤為重要,包括絕不能離線。

4)Solana缺乏經濟去中心化:其首次通證發行(TGE/ICO,首次代幣發行和首次市場公開募資)僅有約2%公開發售,約98%由內部人士分配。

以太坊則在最初的80%公開發售後,通過長達七年的PoW高通脹機制實現了廣泛的分發,因為礦工必須將幾乎所有ETH出售以支付挖礦成本。

在經濟和操作上,Solana的集中度較高,增加了系統風險,降低了其作為全球核心區塊鏈的適用性。

5)L2的zk證明聚合使L1全球骨幹在任何情況下都無需為擴展性犧牲去中心化。

雖然Eth L1(1層網路)並非專注於執行擴展,但未來全世界的L2/L3(二層和三層網路),甚至成千上萬條鏈都能夠通過zk聚合在以太坊上完成結算。

而Solana專注於L1執行擴展,但對於全球核心區塊鏈而言,這對去中心化和公信中立性的需求來說是一種負擔。

總結

因此,Solana永遠無法成為新全球金融系統的核心區塊鏈。

在我看來,Solana甚至不會成為「一個」核心區塊鏈,因為它的市場佔有率將逐年下降,與以太坊(L1+L2)相比,在非原生應用資金或主要企業整合等關鍵指標上,Solana將處於劣勢。

原因在於,整個世界在鏈上選擇以太坊L2或L1,比使用Solana或其他鏈更具優勢。

不用聽信我的話,看看Coinbase、Kraken、索尼(Sony)、Visa、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等許多現有和即將加入的企業和政府的選擇便可見一斑。

任何認真考慮上鏈的企業或政府,都會發現上述這些關鍵因素,這些都將是全球各地的企業和政府未來投資或建構時需深入考慮的因素。

以太坊將成為新全球金融系統的核心區塊鏈,沒有其他鏈能夠與之相提並論,包括Solana。L2正在蠶食替代L1的市場佔有率,並推動ETH成為流通貨幣,這將為ETH帶來巨大的價值累積。

本文提供的資訊僅用於一般指導和資訊目的,本文的內容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被視為投資,業務,法律或稅務建議。對於根據本文做出的個人決定,我們不承擔任何責任,我們強烈建議您在採取任何行動之前進行自己的研究。儘管已盡最大努力確保此處提供的所有資訊都是準確的和最新的,但可能會發生遺漏或錯誤。

【本文出處金色財經/幣特財經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