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帖。人文創新與善意企業
吳仁麟
2021-06-07 09:45

這一天參與東吳大學企管系的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這個每年一次的研討會已經連續辦了二十一年,今年的主題是「人文創新」,因為疫情改成在網路上舉行,請政大的吳思華老師來主題演講,由我引言對談。 

和吳老師在線上對談的時候,想起許多往事。 

我們十年沒見了,這十年他擔任過政大校長和教育部長,回到學校之後繼續他人文創新的研究一直到今天。 

二十年前我到政大讀EMBA,開學之前讀了吳老師的「策略九說」,除了對策略產生了興趣,也成了他的學生,在他的指導下寫完我的碩士論文。

回想起來,自從受教於吳老師這位策略大師之後,我在策略學術世界的旅行有了一些蠻特別的經歷,和明茲伯格、野中裕次郎、陳明哲這幾位策略大師都見面請益過。這些經歷讓我日後在擔任策略顧問時有一些吹牛的本錢,終究能親炙這些大師的人並不多。

陳明哲老師是台灣出身的策略學者,也是美國國際管理學會(AOM,全世界最大也最有影響力的商學研究機構)第一位華人主席,他所開創「動態競爭」理論直接劍指麥可波特的策略學說。

吳老師在政大校長任內特別邀請陳老師回台演講並且和另一位策略大師司徒達賢老師對談,那場演講我問陳老師,他千里迢迢從美國飛回台灣做這場演講的背後有什麼策略思維?

「因為我看好吳校長,他的下一步該是教育部長」陳老師笑著說,但表情不像在開玩笑。

結果不久之後吳老師果然擔任了教育部長,擔任這個全國教育體系最高首長之後,他歷經不少故事,不知道他對這樣難得的人生旅行觀感如何。 

回想起來,沒有連絡的那十年,我和吳老師在不同的領域做著有些類似的事。我在媒體探索台灣的三意故事,他持續在學術世界帶領學生研究台灣的人文創新。

對於台灣的未來,我們所想像的都是同樣的畫面,十多年前,我們在政大商學院就開始討論這些議題。

「做研究的時候,要想像自己是經濟部長」吳老師說,經濟部長的任務只有兩個,一個是創造工作機會,二是提升國民的生活品質。 

工作機會多,薪水自然會增加;生活品質提高,高附加價值的消費市場才能發展。但是從經濟的視角來看,台灣的未來該成為什麼樣的社會?

「那就去看看那些全世界最進步的國家吧」吳老師說,所謂進步,就是工作時間越少,錢卻賺得越多。擁有時間和金錢,才有能力去發展人文。

台灣週休二日,地球上收入最高的人口卻是每週只工作兩天;台灣科技產業的毛利只有三趴,先進國家的的毛利卻是從三十趴起跳。 

吳老師說,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最重要的思維和做法是以人為本,真正的關心員工、客戶和消費者,了解人的需要提供感動的商品和服務。我也提出一直以來所主張的「以創意發展公益與生意」的三意思維,認為未來的企業都必須兼顧這三意,就像ESG論述所說的,經營企業不能只看成效,更要注重過程,有好的公司治理,企業才可長可久。

他的人文創新和我的三意,都在想像和追求同樣的台灣未來,我們都希望催生出更多的「善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