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需要「三體文明」,但三體不需要區塊鏈(上)
中國電子銀行網 / 鍾佩慈編譯
2018-09-12 18:15

區塊鏈剛開始爆紅的時候,人們大談「去中心化」,當然,大家現在也還在談。

 

他們以為,區塊鏈來了,銀行就沒落了,然而,現實可能不會如此。

 

不存在絕對去中心化的區塊鏈

 

讀過劉慈欣寫的科幻小說《三體》的朋友,應該都還記得書中所描述的三體文明,其在交流之中的一個顯著特點——「思想透明」。

 

由於三體人使用腦電波交流,人與人之間沒有隱私和秘密,這導致了三體人的社會是一種烏托邦式的集體主義專制社會,他們沒有謊言、欺騙、隱瞞等概念,即「思想透明」。

 

因為思想透明,三體人的交流和交易,在理論上都是真實有效的,無需第三方來確認。所以在他們那裡,去中心化的生活是存在的,但這只能存在於科幻小說之中,在我們地球文明,這些都不是現實。

 

有網友肯定會提出,「區塊鏈社會就要來了,去中心化就要實現了!」

 

筆者認為,這種想法或許還是太天真了。

 

我們現在所構想的分佈式記帳,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訊息的數據在交易過程中是安全的,但這最多也只能保證數據在傳遞的過程中不被篡改,並不能保證數據的源頭就一定是正確的。

 

現在有很多文章都在分析,區塊鏈將給商品追溯帶來的新希望。他們認為,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以及去中心化的特點,能夠真正做到大眾都能夠信任的追溯。

 

關於這一點,筆者說一個故事吧。

 

前幾年,筆者在某高鐵的廣場休息區和一南下的打工妹聊了幾句「人生」。從這個女孩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中,筆者知道了一個讓自己感到十分吃驚的事實。

 

她說,外面那些路邊攤,特別是「辣條」之類的東西,要盡量少吃。她說,她曾在一家做小零食的工廠打工,那邊有很多零食包裝上的日期都是隨便打上去的,更糟糕​​的是,工廠還有些員工會回收過期的食品,只要包裝裡的食物看上去沒問題,就直接改掉包裝上的日期。

 

商品的訊息在源頭是可以做假的,一旦商品上市,無論交易過程中如何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假的依然是假的,過期的依然是過期的。

 

所以,訊息交換、數據交換、商品交易、資金清算等,在區塊鏈應用中,最多也只能保證交易過程的安全性,無法保證訊息交易之前的正確性和安全性。

 

既然無法保證源頭,訊息造假和假貨橫行的問題,依然無法得到解決,那麼區塊鏈是不是毫無意義了?

 

不一定。

 

下篇連結:區塊鏈需要「三體文明」,但三體不需要區塊鏈(下)

 

本文為火星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區塊鏈需要三體文明,三體不需要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