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子人隨筆。交易的藝術
吳仁麟
2019-01-08 14:00

和出版社的朋友談出書經驗,他給了我幾本賣得不錯的書。他說,2018年他為公司賺了一千多萬,都是像這一類的書。

 

我看了看,大約是兩大類,談怎麼推銷或是心理勵志。這樣的情況我大約可以理解,但是在情感上卻難以合理化。

 

今天這樣的時空,所謂「有用」的書應該指的就是能讓人賺錢或是能自我安慰的書,書和人的關係完全是具體到不行的”效用”。但是我對書的價值認知,還是一直停在”精神糧食”這定位上,總覺得讀書的人和寫書的人該是在交換一種相當”務虛”的心神價值。

 

曾經和一位文學大師談起他曾經的從商經驗,結婚之後,他覺得一份薪水實在養不活一家老小,於是就試著利用不上班的時間去市場擺攤賣肉鬆。

 

這件事只維持了兩個星期,因為他終於確定自己不是做生意料,沒辦法想辦法讓客人走到他的攤位。即使好不容易有人路過來看幾眼,他也沒有能力讓這些自動上門的客人打開荷包。

 

「不過,那兩個星期我有很重大的學習和發現」他試著觀察別的攤販做生意,發現能賺到錢的只有「騙子」和「凱子」這兩種人。

 

「騙子」的必殺技是偷斤減兩,只要練得天衣無縫,就是每天偷到一些,日子久了自然積少成多。

 

「凱子」完全反其道而行,總是會刻意加碼討好客人,讓客人覺得自己賺到了,這樣的投資也總能經營出不少回頭客。

 

聽他這樣說,我大概明白為什麼他無法從商了,交易這件事顯然不能給他帶來快樂。

 

美國總統川普在1987年出版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本書「交易的藝術(Trump: The Art of the Deal)」,談他對於交易這件事的熱愛。光這個書名就多少可以明白,川普有多熱愛交易過程所帶來的樂趣,對他而言,那種樂趣可能還遠超過賺錢這件事。當選總統之後,很多人解析他的人格和行事原則,其實都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蛛絲馬跡。

 

大賈不言商,看來,那些能賺大錢的人該都是熱於追求於享受交易所帶來的快樂。這樣的能力和特質,應該不是看幾本書就能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