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搖滾上月球」南美洲首映,聖保羅經文處長朱怡靜(中右)、聖保羅僑教中心主任尤正才(右二)與主角巫爸(中左)與巴西僑領們為推廣台灣點讚加油!
「一首搖滾上月球」27日在南美洲首映,主辦單位台巴藝術文化交流協會(ATBICA)特邀主角之一巫錦輝(巫爸),與該片一同踏上巴西聖保羅的土地,透過台灣罕病家庭父親挑戰音樂祭的故事,以及映後座談的罕病家庭照護經驗分享,感動近200名僑胞與巴西本地觀眾。
「一首搖滾上月球」紀錄6位罕病家庭的父親組成「睏熊霸」樂團,對音樂一竅不通的罕爸們,邊照顧罕病孩子,邊從零開始學習樂器,挑戰登上貢寮海洋音樂祭的歷程。影片不僅展現罕病家庭的堅韌與創意,也以音樂為媒介,傳遞愛與希望的力量。

「一首搖滾上月球」巴西南美洲首映,吸引近 200名觀眾觀影
該片27日在聖保羅僑教中心的南美洲首映,吸引本地醫界、政界、教育界、慈善及藝術圈人士參與,包括聖保羅大學醫學院教授吳督行、聖保羅大學電影系教授梅洛(Cecilia Mello)前政務顧問張永西、僑務諮詢委員張宏昌、聖保羅經文處長朱怡靜、組長徐澤玗、僑教中心主任尤正才、巴西中文教學協會副會長羅蘭芳、至善語言學校趙士瑩、巴西愛之贈予執行長支黃秀莉、中華會館理事長斯碧瑤、影像與聲音博物館(MIS)製作人卡爾達納(Giovani Caldana)、市議員伊藤健司(Kenji Ito)助理宮原(Diogo Miyahara)等人與會,充分展現巴西台僑與主流社會對慈善與醫療照護結合藝術傳播的重視。
紀錄片主角之一巫錦輝(巫爸)飛越半個地球親臨現場,映後與觀眾分享罕病家庭的照護歷程與心路轉折。他坦言,面對兩個罹患尼曼匹克症的孩子,曾陷入絕望與自我懷疑,但在基督信仰與社群支持下,他選擇勇敢面對痛苦,並創立「不落跑老爸俱樂部」,讓罕病家庭的父親們彼此扶持、用音樂療癒艱辛的生活,繼續走下去。
現場巴西觀眾踴躍提問與分享,有人感嘆:「巴西若有這樣罕病兒的爸爸,多半會落跑,台灣爸爸真的難得。」巫爸認為,全世界的男人都不像外表那麼堅強,環境教育很重要,亞洲男性普遍受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傳統教育影響而壓抑自我,但在照護的過程中,他學會了「男人該哭時就要哭」。

巫爸說,照顧孩子讓他學會堅強也柔軟,不輕易說愛的鋼鐵男子個性,現在會對著孩子唱「一首搖滾上月球」的主題曲「I love you」。他也感謝巫媽一路上的互相扶持,才讓他有機會全世界趴趴走,參加國際尼曼匹克症研究年會,分享病患用藥過程的病情發展與照護經驗,以協助醫界研發新藥。駐聖保羅辦事處處長朱怡靜表示,巫爸與其他罕爸在痛苦中尋找生命意義,將考驗轉化為使命,是「罕見幸福」的最佳見證。聖保羅僑教中心主任尤正才則強調,電影語言超越文化,能引發人性光輝的共鳴,期待巴西更加認識台灣電影與文化。
這場放映會由台巴藝術文化交流協會(ATBICA)主辦,巴西大安教會、巴西台灣青年協會及巴西尼曼匹克症協會(ANPB)協辦。映後座談由台巴藝文交流協會會長謝如欣博士主持,台青協會會長、同時也是復健科醫生的陳分逸擔任中葡翻譯。

「一首搖滾上月球」巴西映後座談合影。
謝如欣表示,感謝聖保羅經文處與僑委會的支持,以及大安教會陳進宏牧師的大力支援,使得本片能順利在聖保羅首映,並促成巫爸與觀眾的現場對談,期能透過此片喚醒大眾對罕病家庭的關注與支持。

映後茶會特準備巴西點心及文山包種茶,象徵台巴飲食文化交流。
台巴藝術文化交流協會自成立以來,持續推動台灣藝術文化在巴西的交流與推廣,已成為軟性外交的重要橋樑,此次映後茶會除提供巴西鹹甜點外,特別準備台灣的文山包種茶,讓巴西觀眾透過品嚐台灣茶,感受台灣電影溫暖的餘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