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今年國內第二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病例,為一名北部40餘歲本國籍男性。於7月15日至26日前往緬甸出差,返國後出現頭痛、肌肉痠痛及發燒等情形,隔日就醫後經檢驗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目前個案狀況已改善居家隔離中。
台灣從2016年至今,共有22例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居多。所以疾管署針對緬甸、泰國、越南、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及馬爾地夫等國,將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
性行為做好防護措施
人類的精液中曾被發現茲卡病毒,也有研究發現茲卡病毒透過性接觸而人傳人的案例。所以建議曾在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活動,或從流行地區返回的人,6個月內均應在進行性行為時,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採取安全性行為。
暫緩捐血一個月
因為茲卡病毒可能會經由輸血感染,所以在離開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之後,一個月內應暫緩捐血。
做好防蚊措施
如果必須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包括使用經政府主管機關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的防蚊液;穿著長袖淺色衣褲;選擇裝有紗窗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等。
自主健康監測
離開茲卡流行地區後,應落實自主防蚊措施至少三週。由於目前尚無茲卡病毒的快速診斷試劑,如果從流行地返回兩週進行自主健康監測後,皆無疑似茲卡病毒感染症狀,就不需要再特別去檢驗。
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若從茲卡病毒流行地區返回後,出現發燒、頭痛、出疹及肌肉痠痛等疑似症狀,應迅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由醫師向主管機關通報。
(首圖為示意圖 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