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614世界捐血日,你該知道關於捐血的5大誤解與重點
何渝婷
2019-06-14 11:10

2004年,由世界衛生組織、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國際捐血組織聯合會、國際輸血協會共同發起,每年的6月14日為「世界捐血者日」(World Blood Donor Day),鼓勵各地健康民眾獻出愛心,挽救更多生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捐血能挽救生命,但有許多需要捐血的病人卻無法即時獲得安全的血液。無論是城市或農村,隨時都會有輸血的需求,所以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是每個國家都應重視的一項議題。

 

所以今年的「世界捐血者日」主題為「人人享有安全血液」。

 

許多人對於捐血有一些既定印象或誤解,進而導致捐血意願降低,以下5點,告訴你關於捐血的誤解及重點。

 

捐一次血只能救一個人?

 

血液可以按照不同成份分離,針對病人的需求提供各種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達到最好的療效。所以捐一次血,可以救到若干病人。

 

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全血」代表血液的全部,包含有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漿及凝血因子等各種成分;「成分血」則是利用離心的原理,將各種血液成分個別分開製備的血品。

 

捐血會影響健康嗎?

 

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全身的血量大約是體重的1/13。捐血雖然是把血液抽出體外,但除了一次抽出的量都有限制之外,人體的血液也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所以並不會影響到健康。

 

捐血總量有上限?

 

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一次捐出250ml(女性45公斤,男性50公斤以上者)或500ml(男女體重60公斤以上者)的血液,只佔全身血液量約5%至12% 

 

根據衛生福利部規定有「捐血間隔」及「年捐血量」的限制。全血捐血250ml,間隔為2個月以上;500ml間隔3個月以上。男性年捐血量限制在1500ml以內;女性年捐血量限制在1000ml以內。

 

捐血後要補充水分?

 

因為血漿中有90%是水分,所以捐完血後可以多補充水分,可以使血液容積較快恢復,並且避免捐血後的不適。

 

捐血後不能運動?

 

捐血後因為血容積變少,至少要休息10分鐘,沒有任何不適再離開。一般來說捐血後10到15分鐘就可進行一般活動,建議在24小時後,再進行劇烈運動。

 

(首圖為示意圖 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