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觀點】解放軍戰機生產策略調整,高速增加殲-20、殲-16產能!
楊俊斌
2023-03-16 14:53

本文作者楊俊斌為資深兩岸媒體人,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冷戰結束後的國際局勢緊張,造成第四代戰鬥機的發展速度,遠低於之前國際間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戰鬥機,並拉長其服役時間。

在俄、烏戰爭中,第四代戰鬥機開始出現變化,全球主要國家對其主力戰機發展進行調整。其中正在同時生產殲-16、殲-10C、殲-20,預計在幾年後開始量產殲-35的中國航空工業,無疑是最積極的國家。

法國國防部第一架達到四代半的技術標準的「飆風」戰機,最近交付法國空軍使用,「飆風」的升級改造達到全新階段。達梭公司還在開發「飆風」第五代重大改良型,強化其無人機聯動和戰術核巡弋飛彈掛載能力。

德國則選擇更加有效的方式,添購美製F-35A戰機,在傳統的歐洲國家中,以英國、德國、義大利為代表的國家,均已將美製F-35作為下一代主力戰機。法國和瑞典進一步強化各自國產的「飆風」、「鷹獅」戰機,也可能購入F-35戰機。

美國空軍F-35A生產順利的情況下,正在考慮削減F-15EX產量,總裝備數量最終很有可能只有80架,而不是最初計劃的144架。不過這樣的計劃也會調整,主要在於因應現階段的各種國際現實。

中國解放軍空軍,從2016年開始高速生產殲-16、殲-10C、殲-20A,迅速填補空軍的戰力空缺。到2022年,殲-10C成為最先被調整的型號,生產速度逐漸降低。殲-20和殲-16成為空軍主力。

增加殲-20A的生產速度,增加殲-10C的出口潛力。殲-16的生產還在擴大,雙座殲-16主司對海/對地攻擊,可與殲-20A搭檔,也有助於維持先進戰機的生產節奏,配合殲-35量產。

2016年之後10年的發展,解放空軍解決早期先進戰機數量不足、生產資源有限和量產型號偏多問題。殲-20和殲-16都屬於裝備、使用成本較高的雙發戰鬥機,同時維持兩者的快速生產。

大量殲-16服役,將一直持續到2040年前後。如同在殲-10A生產前早期服役的殲-7G的模式,未來殲-16也會成為外界眼中較為落後的裝備。

曾經難以逾越的法國、英國、俄羅斯航空工業,僅剩下美國航空工業仍一支突起。美國空軍在冷戰結束後仍然全力發展隱形戰機,重點是捨棄傳統的雙發重型F-22,轉而以單發F-35為主力。不過在面對解放軍全力發展的情況下,美軍正考慮重啓F-22戰機的生產線。

未來殲-20與殲-35組成的高低搭配,美軍單一的F-35在組織架構上稍顯單薄。即使美軍有2000架的數量優勢,中國空軍依然能有可以對抗的空中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