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比特幣的幣價回溫,加密貨幣市場越趨活絡,然而交易所被駭、數位資產遭竊等新聞時有所聞,這也讓儲存數位資產的安全性,重新成為了投資人關注的重點。
然而如何保障資產早已非嶄新的議題,相較於與網路相連結的熱錢包(Hot Wallet),能離線儲存數位資產的冷錢包(Cold Wallet)無疑具備最佳安全性,但凡幣圈交易所、企業、大戶,幾乎全部標配冷錢包。不過對於散戶投資者而言,動輒要價幾千元的冷錢包,不僅價格偏貴、CP值不高,而且冷錢包往往過於專業、難以親近,也有些「殺雞焉用牛刀」的感覺。
那麼,用戶在進行幣幣交易時,真的只能在犧牲安全性,與屈就於交易體驗中二選一了嗎?如果今天有一張實體加密貨幣錢包,做得像卡片一樣薄,且如使用行動支付一樣,用手機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感應就能完成認證、進行支付,最重要的是,它只需1000元以內就能到手,是不是就能有效增進大眾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意願?
「如果用戶要去銀行存100塊之前,必須先購買要價3000元的存摺,那他一定不會去這間銀行開戶,所以我認為冷錢包的收費一定要往下降!」STAR BIT執行長鄧萬偉指出,感應式的冷錢包,十分符合現在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如果今天有一款像是使用悠遊卡一樣方便的平價冷錢包出現,一般民眾將有機會真正將冷錢包,視為除了手機之外的第二支付工具。
ACE數位資產交易所總經理潘奕彰則觀察到,用戶在購買冷錢包前,往往會因為價格高、易用性低等問題,而容易打退堂鼓。若今天有一款兼具了方便性、安全性、功能性的NFC冷錢包出現,將可有效降低使用者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門檻。此外,冷錢包的價格下降,肯定會讓市場上有更多人願意購買冷錢包,ACE站在交易所的立場,也會願意與其洽談合作!
而如今在台灣,就有這麼一個看準加密貨幣市場剛需,且持續突破現有技術困境,致力於創造可行商業典範的新創團隊。而這個團隊也已製成產品原型,且正不斷完善功能、推陳出新,堅定地踏上明年要在台灣上市,進軍歐美市場的征途。
這個團隊是才剛於2019年9月成立的台灣新創企業加密鏈科技。網羅了台灣IC設計大廠聯發科、智慧穿戴大廠Garmin等人才的加密鏈科技,目標十分明確。加密鏈科技希望憑藉實戰經驗與對用戶需求的觀察,開發一款mobile用冷錢包「Inigma」。
採訪這天,加密鏈科技CEO黃奕翔(Sam)藏不住崇本務實的工程師性格,談起未來的佈局他說的含蓄,然而提起創立加密鏈的初衷,黃奕翔眼睛熠熠生輝,一句「我們想成為區塊鏈在現實世界的憑證!」也說得果斷有力。
從此告別藍牙式硬體冷錢包?
自從電腦出現之後,螢幕一刀將世界劃分成「虛擬」跟「現實」兩端,黃奕翔觀察到,近年來的科技創業題目,其實都是在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中找到對應點,而區塊鏈技術在現實的投射,即是冷錢包。
然而如今市面上冷錢包多瞄準高端市場,且因大部分冷錢包,都必須靠USB或藍牙連線來做簽名認證,在必須要考量硬體成本、電池電量等問題的前提下,冷錢包自然不可能調降售價,也無法優化使用者情境。這使得冷錢包至今仍無法普及、成為一個好的載體,民眾也難以找到實體媒介進入加密貨幣領域,進而導致加密貨幣市場無法擴大的惡性循環。正是看見市場的需求,具備工程背景的黃奕翔,決定和一些朋友們創建加密鏈科技,試圖為使用者提供一款相對親民、易用的冷錢包。
但要降低冷錢包售價的第一步,首先得要突破「載體」這一關,加密鏈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冷錢包市場,推出一款既安全又易用,還能讓一般民眾都可負擔得起的冷錢包?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晶片,於是成為了解答。
與早就支援多元NFC功能的Android陣營不同,蘋果對於NFC的態度一直十分謹慎,直至2018年,iPhone才終於開通NFC的交通卡功能,且未能在全球普及。然而NFC扮演的角色日趨重要,近年來包括交通卡、信用卡、儲值卡等,通通可以整合進一支手機裡做感應。這也使得蘋果於2019年下半年,低調開放了第三方權限使用NFC介面,讓iOS 13系統支援掃描NFC標籤,也讓第三方App可以寫入NFC晶片。這讓加密鏈科技看到了冷錢包市場中,新的突破口。
「我認為NFC是一個很浪漫的技術!」黃奕翔說,一直以來,他都認為技術不應該離人們太遙遠,而蘋果手機對於NFC的支持,則讓他看見了連結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的可能,也讓NFC冷錢包「Inigma」應運而生。
透過將區塊鏈程式直接寫入NFC晶片中,讓具備NFC的冷錢包直接負責處理區塊鏈上交易的簽署,Inigma省去了藍牙連線需要的電池成本,僅需靠手機為NFC冷錢包提供微量電量,即可進行加密貨幣的存取。這樣的創新不僅可省下一大筆硬體成本,也因為用戶不再需要等待USB或藍牙的連線時間,即可進行交易,而能有效優化使用者體驗,進而降低加密貨幣交易的准入門檻。
關於Inigma與「普惠金融」的願景
除了使用NFC做感應之外,Inigma使用方式和一般冷錢包其實並無二致,使用者僅需先在手機上打開App,透過Inigma進行卡片與手機的綁定,當要轉移虛擬貨幣給其他帳戶時,先在App內透過QR code或手動輸入對方錢包位址,設定完金額後,再靠著Inigma卡片感應做簽署即可,而簽署需要的時間,僅需約莫1 ~ 2秒即可完成。完成簽署後,App會自動將交易送至區塊鏈網路內。
目前Inigma可以同時支援Android及iOS系統,並已可交易主流幣種BTC、ETH、USDT以及Inigma自己發的Token。由於Inigma不需電池,只要手機有電即可感應做使用,且形狀輕薄易攜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優化使用者體驗。
「我們的目標是將Inigma變成悠遊卡!消費者在實體消費情境中,將不會特別感受到是在交易虛擬貨幣。」黃奕翔說,自己很喜歡「普惠金融」的概念,也認為冷錢包除了必須保障數位資產的安全,更必須考量人與設備之間的「互動」。而要實現這樣的願景,必須要靠工具的普及、足夠多的流通性才有可能達成,透過一張定價200~300元的加密貨幣硬體錢包,人人都能擁有一張冷錢包將不再是夢想,加密貨幣的安全儲存也不再高不可攀。
「就像是大家必須要花一段時間,去習慣黃金是有價值的,冷錢包也要有足夠多的流通,大家才會知道虛擬貨幣跟區塊鏈的價值!」黃奕翔強調。
要做區塊鏈在現實世界的實體憑證
為優化使用者體驗,並提高冷錢包的易用性,黃奕翔至今仍不斷和團隊討論,如何藉由版本迭代與升級感測設備,來讓Inigma的使用更為方便。而除了硬體設備的更新外,黃奕翔也並未忽略冷錢包最重要的「安全」這一環,他並強調,預計於2020年第二季推出的Inigma,將會符合台灣政府所制定的法規,並將引入實名制認證制度,讓用戶在能自由管控資產的前提下,也能受到保障。
而加密鏈科技對於Inigma有著更深的期許,Inigma的目標,不僅僅是要為大眾提供進入虛擬貨幣世界的第一把鑰匙,更要做「區塊鏈在現實世界的實體憑證」!
看準證券型代幣發行(STO),以及實體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的發展潛力,黃奕翔計劃在未來將實體資產上鏈後,製成虛擬契約,再寫入Inigma中,讓虛擬資產可以在現實世界中實體化,成為一種看得見、可以被用戶帶著行走的憑證。
未來,黃奕翔也希望透過募資方式取得更多資金,讓Inigma被更多人看見,獲得大眾認可,也希望未來這樣的產品能再2020年下半年,被帶到歐美國家,甚至進軍全球市場。
黃奕翔是這麼想的,真實世界是價值的所在地,但虛擬世界裡面有很多彈性,若能在真實世界中把冷錢包的成本降低、易用性拉高、擴大加密貨幣交易的普及度,那麼未來在區塊鏈世界,就會有更多有價值的應用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