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8年牛熊的倖存者_萊特幣,憑什麼?
BA社區/張詠晴編譯
2019-03-20 17:09

 

作為老字號的加密貨幣,萊特幣已經經歷了近8年的風雨。在瞬息萬變的幣圈,絕對稱得上「高齡」。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2014年至今,無數的幣種折戟沈沙。能穿越多年牛熊,並依然堅挺的,只有比特幣、萊特幣和瑞波幣。

 

憑什麼?

 

(Howmuch.net統計的2014年至2018年十大幣種)

 

成也李啟威

 

在萊特幣的發展史上,創辦人李啟威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萊特幣的創辦人李啟威(Charlie Lee)是亞裔美國人,1999年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擁有學士和碩士學位,專業是電機工程學和電腦科學。被Coindesk評選為2017年數位貨幣產業十大影響力人物第三位。

 

2011年4月,在谷歌擔任工程師的李啟威,透過暗網「絲綢之路」,第一次知道了比特幣,並迅速沈醉在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中。

 

作為一名擁有十年軟體開發經驗的工程師,他並不滿足於當一名礦工,而是想創建自己的加密貨幣。2011年9月,李啟威複製了山寨幣Tenebrix原始碼並進行了一些調整,創造了Fairbix。但很快就以失敗而告終。一個月之後,李啟威第二次發幣,他修改了比特幣的原始碼,並進行了一些調整。

 

這一次,萊特幣成功了。「比特金、萊特銀」的說法多年來也一度深入人心。

 

(萊特幣發展史,BitAsset整理)

 

我們不禁要問,自比特幣誕生以來,產生了許多的比特幣替代幣Altcoin(Bitcoin Alternative),其中光是複製比特幣原始碼的山寨幣就有:Namecoin、Dogecoin、Peercoin、Auroracoin、Litecoin,為什麼偏偏就只有萊特幣成功了?

 

比特幣升級的「先行者」

 

成功是無法複製的,但可以借鑒。

 

細看萊特幣的發展,與比特幣相比,其中有三大差異。

 

萊特幣的挖礦算法從比特幣的SHA256改成了Scrypt。比特幣貨幣供應總量為2100萬枚,萊特幣增加到4倍至8400萬枚。相應地,萊特幣平均2.5分鐘出一個區塊,比比特幣快4倍。比特幣每210000個區塊減半,萊特幣每840000個區塊減半,均為平均4年減半。

 

提高總量,讓萊特幣相對便宜;四倍於比特幣的出塊速度,使得萊特幣滿足了小額即時支付的需求。

 

讓萊特幣真正在一眾山寨幣裡脫穎而出的,遠不只基於比特幣的修修補補。而是,多年如一日的,作為比特幣技術改革的先行者。

 

從隔離見證(Segregated Witness)到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再到今年初火爆一時MimbleWimble隱私交易,萊特幣在創新技術上的使用,一直走在前列。

 

以隔離見證為例,2017年5月10日,萊特幣激活隔離見證,穩定運行三個月之後,比特幣在2017年8月也啟動了隔離見證。閃電網路也是如此。17年11月在萊特幣主網啟用閃電網路,2018年3月比特幣才上線閃電網路。

 

萊特幣最新動作,也是推動2月以來LTC幣價大漲的原因之一,是李啟威宣布計劃在萊特幣升級中引入MimbleWimble隱私協議,該協議正是今年初大火的隱私幣Grin和Beam的核心協議。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穿越8年牛熊的幸存者——萊特幣,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