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動汽車稅收新政「誤傷」歐盟,跨大西洋貿易戰警報拉響
劉子象 / 何渝婷編譯
2022-11-02 12:15

(取自Joe Biden臉書粉專)

美國的《通脹削減法案》正在多國引起不滿,恐引發與歐洲的貿易戰。

週一,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跨越大洋,遠赴捷克與歐盟外交事務委員會進行會晤,希望解決爭端。

爭端源於今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

為了建立安全的供應鏈、推動製造業回流,以及吸引民眾購買「美國貨」,美國政府拿出巨額補貼本國製造業,然而其中有關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的政策引發多個盟友不滿。

根據法案,要想獲得稅收抵免,汽車必須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組裝,同時電池中一定比例的零部件和關鍵礦產也需要在北美三國開採或回收,這個比例將會逐年成長。

歐盟認為該條款歧視歐盟汽車製造商,因為美國商品在歐盟被一視同仁,但是歐盟產品在美國卻無法享受優惠。

上週,德法領導人率先發難。

在雙方會晤後,這兩個歐洲汽車製造大國聯合表示,如果美國繼續推行這項有爭議的法案,將面臨歐盟的報復。

法國總統馬克宏甚至給出以牙還牙的具體提議,表示應該建立「購買歐洲產品法案」補貼計劃進行報復。

其他歐盟國家同樣表達了顧慮,10月30日,瑞典新任貿易部長Johan Forssell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通脹削減法案》的一些內容令人擔憂,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

還有高階官員進一步指出,不僅僅是一兩個歐盟大國,一些小國也感到不安,因為在此規則下,他們將完全沒有機會進入美國市場。

在週一的會晤後,目前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的捷克貿易部長Jozef Síkela表示,美國的法案「不可接受」,歐盟希望能夠像加拿大和墨西哥一樣被豁免,在歐生產組裝的電動汽車及其電池組件等設備將被一視同仁對待。

他還表示,為了緩解緊張局勢,雙方已經於上週成立了一個聯合工作組,該工作組將在本週末舉行會議,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在週一的發表會上,當被問及如果達不成協議,是否會對美國進行報復時,Jozef Síkela謹慎回應稱,目前的重點是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然後再考慮其他選項。

戴琪本人在捷克沒有立即發表評論,不過在會晤後發表了一份聲明說,雙方討論了貿易和技術委員會正在進行的工作,以及今年12月的部長級會議及以後取得實質成果的重要性,他們還討論了新成立的美國-歐盟《通脹削減法案》特別工作組。

POLITICO的文章認為,這份聲明沒有暗示會有突破性進展。

分析認為,儘管雙方有談判意願,但是一兩個月內恐難有突破進展,雙方的下一次高級會晤將在12月5日舉行,預計此項補貼議題將是關鍵議程。

知情人士對《彭博社》透露,歐盟方面希望拜登政府在12月之前消除他們的擔憂,在12月5日的會議上能夠有一些具體交付的成果,美歐企業也希望能夠盡快看到具體成果。

然而,考慮到拜登政府目前的國內議程,這個期望恐怕難以達成。

11月8日的國會中期選舉已經進入一週倒數計時,拜登的民主黨可能會失去陣地,這將為12月的美歐貿易談判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在歐洲之外,中日韓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尤其是已在美國和歐洲的電動汽車電池領域投入巨資的韓國,反應最為強烈。

韓國早在兩個月前就公開表達不滿,並派多名高官前往美國尋求解決途徑。

據瞭解,為了響應美國號召,韓國公司已宣布在美國投資13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電池生產設施,同時它也在擴大在歐盟的生產規模。

韓國認為,《通脹削減法案》中的電動汽車條款既違反了貿易規則,也違背了韓美兩國不斷深化的經濟夥伴關係。

一些韓國官員甚至稱該立法是「背叛」,並暗示這可能會損害兩國其他領域的合作。

當地時間10月25日,韓國駐美國大使趙太庸最新回應稱,兩國官員目前正在進行「非常激烈的對話」,針對「幾種可能性」進行討論,以糾正相關政策影響。

針對該法案,9月底,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美方近期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中有關歧視性電動汽車補貼條款表示關切,相關措施以整車在北美當地組裝等條件作為提供補貼的前提,對其他進口同類產品構成歧視,涉嫌違反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等原則。

本文為界面新聞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美國電動汽車稅收新政「誤傷」歐盟,跨大西洋貿易戰警報拉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