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為何叫日本Japan?可能跟廣東話有關
余宗翰
2017-02-12 11:00

不知道哈日的台灣人有沒有發現日本的日語發音明明唸做Nippon/Nihhon,為什麼傳到英文裡變成發音差很多的Japan?

 

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中古時代的中國人透過貿易將日本的唸法輸出到歐洲,而中古漢語的日本的讀音類似Jit-pon,後來就變成今天的Japan;第二種說法比較有趣,中國東南沿海的廣東人將日本的廣東話發音Yat-pun傳入與他們貿易的歐洲商人圈子。因為古代歐洲人的J很多念Y音,所以被記為Jappun,然後輾轉變成現在英文的Japan。

 

事實上更複雜

 

馬可波羅來到元代的中國時,將日本記為Cipangu(那個gu可能是表示日本國的國),記入他的名著《東方見聞錄》,然後這個名字就傳入歐洲。英文最早用Cipangu的轉音Giapan。

 

進入大航海時代後,葡萄牙等國的商人在東南亞從當地人嘴裡得到新的日本發音Jepang,並將它帶回歐洲,成為現代英文中Japan的前身。有人認為東南亞人嘴裡的新唸法可能就來自東南沿海的中國人。為何ni音會變成ji/ja音呢?可能跟中國各地口語的轉變有關,中古漢語ni音會變成ji或ni,這些變化還保留在一些方言中。在上海話中,稱日本為Zeppen。

 

中國方言衍生很多有趣的譯名

 

中國事物依傳出路徑或年代的不同,在歐洲各國衍出不同的唸法,比如茶,有英文的tea,也有俄文的чай,唸如chay。歐洲海運發達的國家多唸成t開頭,內陸的俄國則唸成與普通話發音相近的ch開頭。有人說這是因為茶葉透過海運輸入歐洲時,東南沿海的閩語商人將te這個音傳入歐洲所致,而俄國人則聽到北方人cha的音。聽得懂台語的人很容易理解為何英文要把茶唸做tea。

 

(徐繼畬)

 

葡萄牙的「牙」跟閩南語有關

 

另一個相關的例子是葡萄牙的譯名。明明Portugal沒有「牙」的音,怎麼漢語在譯名中加入「牙」?

 

這跟一個傳教士有關。清末時,主管洋務的徐繼畬編了一部介紹世界各國國情的《瀛寰志略》,當時廣為流傳,因而裡面很多國家譯名就成為權威譯名保留至今。當時徐繼畬請教長期在廈門生活的美國傳教士David Abeel世界各國的名字,因為David Abeel在廈門學的是閩南語,所以就以閩南語中與Portugal發音相近的漢字示予徐繼畬,即葡萄牙。

 

其實早在明末時Portugal就有中文譯名,叫做波爾杜葛爾,以普通話唸無疑是很準確的譯名,徐氏也並非不知道,他在著作中也有附註這個譯名,只是與葡萄牙相較,明顯後者好記易讀,因此捨棄了波爾杜葛爾。

 


(所有圖片均取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