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自去年8月以來,有關ProgPoW的爭論一直僵持不下,「到底要不要採用ProgPoW」的話題幾乎出現在了每一次核心開發者會議上。
只見以太坊近期才剛完成硬分叉,相關討論也才剛剛冷卻下來,然而隨著周二在以太坊項目經理會議上,團隊針對以太坊改進計劃(EIP)1057,也就是ProgPoW,以及下一次全系統升級的內容「Istanbul」的討論,這一有爭議的挖礦算法又重新引起社群關注,相關討論也開始升溫。
ProgPow是什麼?
「ProgPow」是「Programmatic Proof-of-Work」的縮寫,該協議由IfDefElse開發團隊提出,是現有Ethash的替代方案,旨在縮小ASIC和GPU採礦設備之間的性能差距,減少ASIC礦工對以太坊網路的控制。
由於ASIC礦工的崛起大大影響了GPU礦工的獲利,ProgPow協議於是提供了另一種方案,希望能讓該協議在Ethash基礎上擴展,並有效提高顯卡競爭力,平衡所有挖礦設備之間的差距。
ProgPow的意義何在
ProgPow算法具有兩種特徵,一是定期更改挖礦問題聲明,二是確保GPU能在最大程度上發揮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算法充分利用了GPU的特點,讓GPU的功能得以發揮,並允許更廣泛的礦工參與該網路。
也就是說,ProgPow是為了避免挖礦市場被ASIC壟斷,避免挖礦的「中心化」而設計出的協議。但問題來了,開發者重新設計、改變算法,這是不是也是某種「中心化」呢?此外,導入ProgPow,真的能為加密貨幣世界裡的每一方,都帶來所謂公平嗎?
由於實施ProgPow算法將會連帶提高算力與頻寬,如果以太坊真的實施ProgPow算法,將導致礦工集中在擁有「更高級GPU」的礦場之內,同時,也會刺激礦場把GPU升級到最新型號,這代表礦工們必須不斷向晶片製造商購買一些「夠新」的產品。
抵抗ASIC與專注PoS的兩難
別忘了,先不論ProgPow能否真的有效抵抗ASIC,實施ProgPow與否除了關乎挖礦市場的「中心化」以及「非中心化」之外,其實最終目的是為了要將以太坊共識機制轉移到Proof-of-Stake(PoS)之上,並迎接以太坊最後一階段的升級。
這導致社群中有聲音提出了「ProgPow根本不應該成為以太坊的優先考慮事項」的論點,並直指以太坊應該將所有的精力放在PoS上。
無論如何,估計在近期,採用ProgPow與否都將會是熱議焦點,因為這不僅是關乎加密貨幣礦工,更是一場關乎開發者、礦機廠商、GPU廠商等多個利益群體的博弈,這也是為何ProgPow算法時不時被提出來討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