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意人。文人的心和商人的腦
吳仁麟
2020-06-22 14:00

他還在大學讀中文系,卻一心想創業。

所以剛考上大學的那一年就開始打工,當過建築工地工人也在夜市當過店員,常常一連工作十二小時。

去年他決定開始賣咖啡,在家裡搞烘豆機和咖啡機,精工細作的手工生產耳掛咖啡包,幾個月下來也賣掉了上千包。但是自己心裡也很清楚,利潤很有限,回頭客也不多。

最近他又找到新的生意機會,決定去投標學校裡的咖啡店,說錢和人都準備好了,只要標到這個項目,就會全力以赴。

我特別去看他,也在學校的咖啡店裡和他喝咖啡,談一些簡單的商管知識,解釋什麼叫商業模式創新和策略投資。

「您想追一個女生,卻花錢請她爸媽吃飯,錢看來沒有花在刀口上,卻產生了更大的效益」我跟他解釋。

對文人解釋商人的世界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說有位朋友是我見過最特別的生意人,這人有「文人的心,商人的腦」,很有情懷,事業做得也很成功。

「但是您知道為什麼,這世界上找不到『商人的心,文人的腦』的生意人嗎?」我反問他。

他說不知道。

「因為商人都沒有良心」我開玩笑回他。

兩人立馬同步大笑。

我和他的人生看來有不少交集,在同一個小鎮度過高中歲月,也在同一個高中就讀了三年。儘管兩人離開那所高中的時間相差三十多年,他還是叫我學長。我也樂於多擁有一個學弟。

他想了很多點子,從一月到現在已經賣出了一千多包咖啡豆。這些咖啡豆其實只是載具,用咖啡豆搭配手寫字真跡,以這樣的產品來展現文字的珍稀性。他說,他愛咖啡也愛文字,把這兩件最愛的事融合在一起讓他很快樂。

他信誓旦旦的說自己對創業的熱情,我反問他能扛得起多少的債務,經驗告訴我,沒有創業家不背債。

幾天後,我約他到林語堂故居走走,想和他分享林語堂當年是如何向全世界行銷中華文化。也想利用這機會幫他加油打氣,讓他能對自己的生意感覺出新的意義。如果賣咖啡又能讓更多人親近和了解文字,甚至更能愛上自己的文化,這背後所產生的意義絕對超過生意本身。

早在19世紀,林語堂就開始對全世界分享中國式的慢活。他以詼諧的語言與思維來面對生活的艱辛,不只挑起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興趣也影響三代人的記憶,將閒適訂為他的格調,以英文的著作傳達東方文化。

「林語堂的作品搭起了東西方之間的橋樑,以文化為國防,一個人的文化主張於是也為好幾代人築起了思想的萬里長城」我對他說。

也於是想起多年前,曾經和幾位朋友合作,大家連續辦了三年的「字得其樂」論壇。邀請過知名書法家張炳煌、日星鑄字行負責人張介冠、音樂家陳明章、設計師蕭青陽與阿原肥皂創辦人江榮原等朋友,共同分享對漢字的種種美好經驗。

這些朋友都從文字出發,以創意把生意做得很公益。每次聚會,我總是開玩笑的說:「來這裡的人,「要不是自(字)戀狂,就是「負心(復興)漢。」

台灣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正體字保存基地,電腦打字普及後,人們寫字缺乏感情和溫度。「字得其樂」這聚會把各行各業熱愛正體字的人集結起來,挖掘對正體字的感情、發揮力量,並從正體字中尋找台灣文創發展的各種可能。

看到眼前這位對文字懷著同樣理想的創業家,忽然覺得當年那個自己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