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理探討到人性,《最佳利益》繼《我們與惡的距離》開創全新律政職人劇
何渝婷
2019-04-23 18:00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上週末播出完結篇,該劇開創台劇新類型,使觀眾對於是非善惡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反思。而「台灣首部」律政職人劇《最佳利益》在今日舉辦戲劇分享會,此劇透過真實社會案件,探討人性、社會現況、職場冷暖、律師工作樣貌等,同樣希望觀眾能透過戲劇,對於人性善惡有不同的感受。

 

多位金鐘影后影帝的幕後推手陳慧玲,擔任《最佳利益》的製作人。她提到,包括美國、日本、韓國都持續推出各種職人劇,但台灣始終沒有出現這樣的戲劇。況且律師題材很難碰,才使籌備期拉得更長,並更加戰戰兢兢。不過幸好找到了有5年職業律師經驗的導演林立書,以及2位從法律系畢業的編劇林珮瑜、陳文梓。找到了這樣穩固強大的基礎,也才正式開始了《最佳利益》。

 

其實這部戲在2016年就得到最佳優良劇本,中間經過洽談、組建團隊、尋齊演員、拍攝等,終於成功完成《最佳利益》。今天的戲劇分享會,也使陳慧玲更加期待台灣電視劇將有更光明的未來。

 

導演林立書則表示,《最佳利益》前面有《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都是為台灣帶來創新類型的戲劇,也證明了台灣拍得了品質優良的台灣類型劇!導演也期待,未來在各方面能有更多資源支持、挹注,讓台劇能持續有更棒的產出,而非只是曇花一現。

 

另外,針對劇情中網紅事件、人格分裂、醫師案、都市更新等議題,林立書希望透過《最佳利益》的案件啟發,可以從「法理」探討到「人性」,讓「為惡」的狀況不要一再重演,為社會帶來一些警示、反思作用。

 

《麻醉風暴》、《我們與惡的距離》的製作人湯昇榮也特地親臨現場,支持《最佳利益》正式發表。湯昇榮強調,製作職人劇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從頭做起」,不管是台詞、場景、事件都必須有其專業性及合理性,不然很容易漏洞百出,再加上必須在一定的集數內,把這麼多起起伏伏的情節放進去,並且維持戲劇張力,這都是為什麼過去許多人不願意碰這種類型戲劇的原因。

 

(照片由有意思國際傳媒事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