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美中進入半導體關稅大混戰 搶貨與漲價潮之餘,還要關注美中兩大陣營的勢力消長
專欄作家林宏文
2025-04-14 10:25

本文作者林宏文,主跑科技、生技產業多年,目前為財經專欄作家、財經節目與論壇主持人,長期關注產業發展、投資趨勢、公司治理以及國家競爭力等議題。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

從上周五到周日,美國與中國都分別祭出新的半導體關稅措施,對產業造成的衝擊都不小,另外,川普總統已預告美國時間14日,還要再公布對半導體關稅的最新政策,整個半導體與電子產業,都面臨重大變數。

在這麼多政策推出與干擾下,如今半導體市場已出現明顯的搶貨與漲價潮,而更值得關注的,則是引發美中兩大陣營的消長態勢,美國推動的chip4(美日韓台),甚至有可能出現破口。

美國上周五推出的關稅政策,是將包括手機、筆電、路由器等網通產品、硬碟、電腦處理器和記憶體等,都不受對等關稅所影響,改為加徵統一 10% 的標準附加關稅,措施將追溯至4月 5 日起生效。

至於針對美對中開徵145%關稅,中國大陸也展開反擊,對於在美國晶圓廠生產製造的美國公司進口晶片,將加徵關稅至125%。但是對於美國以外生產的晶片,包括台、韓、日、新加坡、歐盟在內,則都不在課稅範圍。

美國豁免手機、筆電、網通等產品的關稅,對於包含蘋果、輝達、戴爾等主要美國科技企業帶來喘息空間,至於對生產這些產品的台灣等亞洲企業,也都是遲來的利多,對台積電、鴻海、廣達等電子五哥的股價,也會帶來正面訊息。

不過,美國總統川普12日也表示,將於美東時間14日(也就是台灣14日深夜),公布華府對半導體關稅的最新政策,會不會再次形成新風暴,需要再觀察。

至於中國針對美國半導體公司的反擊措施,帶來的衝擊與影響相當廣泛,可以再多談一些。

中國這次的反制措施,直指在美國擁有晶圓製造的美國企業,包括英特爾、德儀、美光及格芯等將首當其衝,至於美企在台積電、三星及聯電等公司代工的企業,例如超微、輝達、高通、博通等美商公司,就完全在豁免的範圍。

這個措施造成的衝擊不小,以CPU市場為例,英特爾大部分的生產都是在美國工廠,有少部分在愛爾蘭、以色列生產,另外也有更少的部分是交台積電生產,因此英特爾美國廠被課稅,整體算下來,英特爾顯然要為中國這項政策付出不少關稅代價。

此外,全球最大的CPU市場在中國,因為有八成的電腦及筆電生產基地都在中國,由台商電子五哥做組裝代工,因此,英特爾的大部分CPU都要銷至中國,躲也躲不掉。

至於同為CPU競爭者的超微,由於本身已沒有晶圓廠,全部都是委託給台積電等代工廠,未來在競爭中國市場時,顯然超微會更有優勢,恐怕會拿走英特爾很大一塊市佔。

至於生產類比及電源IC的德儀,目前生產也都以美國本地工廠為主,一樣面臨課稅的壓力。

至於以記憶體為主的美光,目前有美國工廠產能,也在台灣及日本有生產,另外,格芯除了擁有美國廠以外,也在新加坡及德國有廠房。美光與格芯兩家公司都有不小比重的美國工廠,也都要面對中國高關稅壓力。

對於中國來說,課稅政策除了懲罰美國對手外,還要思考避免未來有斷貨的可能,從這個原則來看,德儀生產的電源晶片,中國目前已有不少本地的電源IC供應商,已可以逐步取代外商並建立自主供應鏈,因此中國有底氣放手對德儀課稅。

至於格芯的成熟製程晶圓代工業務,中國大陸目前也有中芯可以競爭,因此對格芯開砲,也不影響中國的晶片供應。

比較值得玩味的是記憶體產業,由於中國目前已有不小的記憶體生產量,此外,近來面臨事業瓶頸的三星電子,如今已開始擁抱中國市場。

三月底,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前往北京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DF),並獲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這個訊息,透露出在業務發展遇到瓶頸的三星電子,有重新加強發展中國市場的計畫。

中國在取得三星電子的供貨承諾後,加上三星電子也允諾提供中國大陸更多高頻寬記憶體(HBM),讓大陸可以持續發展AI系統,因此,中國對美光課稅,就有更充足把握,不會出現記憶體斷供的情況。

這裡可以關注一點,韓國一向游走於美中兩大強權之間,南韓國內也是親美親中各占一半,如今親美的尹錫悅被彈劾下台,新總統將在六月三日選舉,目前親中的在野黨領袖李在明明顯居上風,未來南韓偏向中國的態勢似乎已成定局。

因此,一向政治敏銳度很高的三星電子,如今新總統還未選出來,但李在鎔已經去北京和習近平握手,接下來,以三星電子為代表的南韓半導體產業勢力,一定會全力展開與中國的結盟及合作。

對於南韓的動態,美國顯然也很清楚,未來美國推動的chip4(美日韓台)陣營,恐怕會出現新破口,美國要如何留住南韓,應該是未來的觀察重點。

一位電子業老闆跟我說,相較於川普關稅大開殺戒,把敵人盟友通通打下去,習近平的關稅政策,直接訴求打擊美國敵人,但不傷及無辜,比較照顧到夥伴,因為中國被美國打壓,需要找更多朋友幫忙,但相較於川普的霸權心態,習近平至少懂得以和為貴、得道多助的道理。

當然,川普免除了手機、筆電等產品的關稅,也算是對盟友台灣、日本及南韓等釋放的第一個正面訊號,不過,一向是主戰派的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3日再度表示,先前免除手機、電腦等設備關稅「只是暫時的」,14日要宣布的新措施,這些產品將受到「半導體關稅」的約束,而且關稅可能會在一、兩個月內實施。

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沒完沒了,每天都有變動,都在推翻前面的政策,14日要公布華府對半導體關稅的最新政策,會不會再次形成新風暴,也值得再觀察。

不過,也有以大陸生產基地為主的台商企業說,其實中國還有其他殺手鐧可以用,例如針對美國豁免的手機、筆電、資通產品等,這些是目前美國最仰賴中國生產的產業,若中國針對這些出口商品,直接對美系客戶課徵40%或50%的關稅,這又是對美商一個重擊。

在美、中分別發表新關稅及反制政策後,如今的半導體市場,也出現了不小的混亂。

事實上,上周的全球半導體市場,已出現明顯的搶貨及漲價風潮。一位國內經營半導體零件通路的業者說,市場出現搶貨潮,一方面是因為90天的川普關稅空窗期,因此市場積極搶貨建庫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實質需求仍在,AI動能持續,對半導體零件的需求也不小。

這位業者指出,上周有美系客戶來電,希望台灣供應商可以趕快出貨,但要求台灣供應商要負擔10%的關稅,結果,台灣供應商不只立即斷然拒絕,甚至還趁機漲價,因為如今半導體市場已出現供貨不及的情況,在美中祭出各種關稅障礙下,顯然半導體市場瘋狂搶貨的情況,不會這麼快就停下來。

上周,我去參與了TVBS與對外關係協會舉辦的「美國監管vs.全球治理:有沒有金融和資訊網路的地下帝國?」座談會,會中邀請了黃奎博、胡一天、蘇翊豪、高大宇四位教授參與,探討美國如何將世界經濟武器化,以及台灣要如何因應美中關稅戰及晶片戰等挑戰。

政治大學資安碩士學程兼任教授高大宇談到,面對美中的半導體與高科技競賽,大哥打架,小弟最好保持低調,台積電雖然是晶圓代工老大,但在美中老大哥之前,最好扮演老三就好,不要強出頭,因為民不與官鬥,能夠活下來最重要。

他也強調,美國是地下霸權,中國是專制霸權,至於台灣可以扮演的角色是「專業霸權」,在研發及技術建立領先的霸權,這應該是台灣半導體最佳的生存之道。

我覺得這樣的觀點很不錯,美中大國競賽,未來更加進入白熱化,拉攏身旁具有關鍵影響力的成員,必然也會是兩強的選項,台灣只有穩穩做好專業霸權的角色,都會是雙方陣營的朋友,應該不致於會吃到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