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負重、愛
吳仁麟
2023-06-06 13:55

最近和幾位朋友的對話,忽然有一種反省:回顧自己過去在不同人生階段,透過語言文字所曾經分享的思索和想法,那其實都不是我。

所謂的「我」其實像個盤子或載具,經歷人生機緣有了各種想法與經驗,然後也因為緣份才有機會和人分享。

所以這些分享如果能幫助任何人,其實是與這個本體無關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反而是客體了,如同莫言所說的:「人是意念和思想的容器」),我只是有機會把這些經驗和想法分享,那些經驗和想法其實本來也不是我的。 

一旦明白這樣的真相之後,我和任何人的對話開始有了一種新的經驗。 

感覺自己越來越不是用「我」這個角色在講話,所以越來越少喜怒哀樂,對於對話人的任何反應也越來越平平,對方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我總用善念和正念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 

即使談曾經的權謀策略人性故事,感覺更像是在談與己無關的個案研究。這些感受也讓我更明白,人生這回事有個有趣的點,就是時間的不可逆與不可取代。

如果沒有活過的認知,談起來就感覺沒那麼貼近自己而鮮活。智慧沒有別的來路,只有透過生命和歲月的浸泡(或者,摧殘)

已經到了退休年齡,還在工作的她遇到一些和主管相處的困難,也有些自創品牌的想法。我們邊吃早餐邊聊,這家仁愛圓環邊的餐廳有我許多記憶,但現在景物人事全非了,邊聊邊想起過去的人生。

聽她說了幾分鐘之後,大致明白是怎麼回事。

人年紀越大,在職場裡的處境越艱難,主管總覺得老人薪水太高,同事總覺得老人價值太低,年輕人總覺得老人太弱,回到家把這些委曲和家人分享又被嫌太煩。

我認為她自創品牌的想法很好,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和資源儘快做出初步成績,有了成就感和信心之後,工作生活的一切應該都能改善。她所需要的資源我正好都有,幫忙也沒問題,但是她得要先幫自己,要能吃苦也把自己種種惡習改了。 

她邊聽我說邊哭,但我沒把握下次見面她還會不還流淚,能幫她的只有她自己。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從生到死只圖個平順的人生,像她這樣想自我實現的人不到百分之一。 

但我也提醒她,自創品牌的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一,除了她的努力也要看機遇,夢想越大災難也可能越大,全世界創業的人超過九成九後來都搞到家庭破碎又背了一身債,建議她要量力而為。 

為了感謝她的早餐和咖啡,我送她三個禮物: 

一、忍辱:面對主管的各種負面言行先忍下來,以時間換空間累積能量,以她的個性沒有撕破臉的本錢。(但我也和她坦白,我是一秒鐘的辱都忍不了,那些辱過我的人也都付出了該付的代價)

 二、負重:把自己的所有能用的時間和資源投入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放過自己,像一個復仇的武士一樣投入生命。(我是個喜歡為了夢想把自己逼到絕境的人,總覺為自己所愛的人與事而死非常幸福)

三、愛:人必須要為「愛」而活著,為愛而活的人生才有意義。在忍辱和負重的過程中時時刻刻想著自己所愛的人,也要為更多人的幸福去努力。甚至要去體諒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所面對的不得已,這些人之所以傷害我們,其實也可能是因為自己被傷害。(所以每每想到這些,我往往也失去報復的念頭和動力了,善哉)

把這些禮物送給她之後,我發現自己也送給了自己一份很棒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