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kswagen對晶片短缺再次做出預警:短期內沒理由保持樂觀
李亦萌 / 何渝婷編譯
2022-01-18 10:13

數月前,大多數分析師估計全球晶片短缺將在2022年解決,儘管這一過程可能相對緩慢。

此前的一些產業預測表明,曠日持久的全球半導體新品供應短缺,將從今年Q1開始呈現出逐漸復甦的跡象。

但從當前的全球抗疫形式來看,大多數國家依然在努力應對新一輪的公共健康問題,因此晶片短缺在短期內似乎仍難以取得進展。

許多產業觀察者預計,半導體晶片仍將將成為不少產業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其中也包括汽車製造業。

顯然,Volkswagen就是這樣一位因缺乏晶片供應而苦苦掙扎的產業巨頭之一。該集團財務長Arno Antlitz表示,短期內汽車產業沒理由對晶片供應問題保持樂觀。

Antlitz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解釋稱,全球晶片庫存將在極大程度上繼續受到供應問題的限制,儘管到2022年年底,可能會出現一些改善的跡象。

Volkswagen顯然是因缺乏籌碼而苦苦掙扎的大腕之一,Antlitz在這方面短期內沒有理由保持樂觀。

汽車產業參與者都很清楚,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如果今年半導體晶片短缺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那麼汽車製造商將繼續面臨與2021年幾乎相同的問題。

相當一部分汽車製造商選擇在缺乏某些電子系統的情況下,向客戶交付汽車,而另一些製造商則選擇再次暫停某些工廠的生產工作。

顯然,Volkswagen並不是唯一一家預計可能會在晶片方面遇到困難的公司。不久前,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BMW也開始向消費者交付一些不含觸控螢幕的車輛,而凱迪拉克則取消了部分車型的停車輔助功能。

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汽車製造商正嘗試減少汽車所需的晶片數量,而實現這一點的唯一方法,是移除某些非關鍵系統。

然而,最近全球對晶片產能的龐大投資能否有助晶片短缺問題比預期更快地得到解決,還有待觀察。

對Volkswagen來說,晶片短缺所帶來的問題還不止於在新車產量方面所進行的掙扎。此類短缺的發生時機,正值該汽車製造商希望提升其電動車產量,以對抗電動車製造領先企業「特斯拉」。

《新華網》在1月16日援引德國《世界報》(Welt am Sonntag)報導稱,Volkswagen在中國的第三家電動車製造工廠將在2023年年底投產,這家德國汽車製造商希望通過此舉大幅增加其在華的電動車產量。

Volkswagen方面表示,至2023年底,其在華的電動車總產能將提高到每年90萬輛。

Volkswagen在中國建設的第三座電動車工廠,由Volkswagen和安徽江淮汽車集團共同擁有,Volkswagen擁有其中75%的多數股權,該工廠設計年產能為30萬輛電動汽車。

2021年下半年,Volkswagen電動車在中國的銷量有所回升,但仍略低於其預期。2021年,該公司的目標是在中國銷售8萬到10萬輛電動車,而實際銷量為7萬多輛。

電動車僅佔Volkswagen在華總銷量的一小部分。2021年,其在華總銷量超過 330萬輛。然而,該公司在中國安徽所建設的全新工廠以及在電池領域的投資,均表明該公司正在轉向電動汽車。

除了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上加大電動車產量外,Volkswagen還正在其另一大核心市場,歐洲採取相同的措施。

海外媒體去年11月報導稱,Volkswagen計劃在其德國狼堡總部附近新建一座最先進的電動車工廠,以生產一款代號為「Trinity」的旗艦純電動汽車,該工廠的產能預計將達到每年25萬輛。

這一舉措被認為,是對特斯拉在柏林附近開工建造超級工廠所作出的應對措施。

Volkswagen品牌執行長布蘭德施塔特(Ralf Brandstaetter)當時表示,該汽車製造商對Trinity車型的目標是,將每輛車的生產時間設定為10小時,這與特斯拉在格倫海德(Gruenheide)的第一家歐洲工廠組裝Model 3車型所需的時間相似。

德國工廠的生產效率問題同樣困擾著Volkswagen,圍繞如何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保持狼堡的競爭力,Volkswagen執行長Herbert Diess,與公司工會領袖之間的緊張關係曾不斷升級。

Diess多次敦促工人加快轉型,以跟上特斯拉的步伐。

Diess警告稱,特斯拉正在迅速提高品質,其狼堡工廠生產每輛車的時間將縮短至10小時,Diess同時表示,在德國東部Zwickau的Volkswagen電動汽車工廠,生產每輛車需要30小時以上的時間,今年這一生產節奏預計將被縮短至20小時。

本文為界面新聞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大眾汽車對芯片短缺再次做出預警,並考慮加強在中國生產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