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根據國健署,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痛風也有2倍風險。
從106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就可以看出其中有7項疾病跟肥胖脫離不了關係,也顯現肥胖防治的重要性。
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在2015年將10月11日訂為第一屆世界肥胖日,主題為「戰勝最大的挑戰(Overcoming the biggest challenge)」。而今年世界肥胖聯盟呼籲各界重視「終結體重污名」(End Weight Stigma)。
雖然各界在近年來都在提倡健康自信就是美,但很多人還是很難擺脫「瘦才是美」的框架。世界上更是有許多證據顯示「體重污名」的嚴重性,不管在學校、職場,都存在著歧視與差別待遇。
根據國健署,國內南台灣的小型研究指出,有高達90%參加減重計畫的過重或肥胖民眾,都曾受過「肥胖歧視」的經驗。而在校園中,過重及肥胖的人也較容易受到霸凌,所以身上有著肥胖污名標籤的人,往往承受高度的心理壓力,進而導致飲食失調、濫用藥物,甚至輕生。
所以此次世界肥胖聯盟提出呼籲,希望各界能重視體重污名的嚴重性,而國健署也提出3個正向行動,來消除體重污名,其中包括鼓勵代替偏見、建立支持性環境、避免孤立及排擠肥胖者的社會參與。
(首圖為示意圖 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