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取自pixabay)
酸性體質、讓體質變鹼才健康等說法這幾年來十分流行,許多人都相信身體變酸會有負面影響,但這個理論的創始者最近已被美國法院判定詐欺罪。
根據《自由時報》,美國作家楊恩(Robert O. Young)在2002年出版的《pH 奇蹟》(pH Miracle)裡提出「酸鹼體質」理論,讓上述的說法大為流行。而楊恩最近在一場官司中被法院認定涉及詐欺罪,重罰1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0億元)。原來是一名約45歲的女性癌症患者Dawn Kali曾接受楊恩建議,放棄化療等傳統醫學療法,改採「鹼性體質」療法,結果病情加重,癌症進入第四期,剩三至四年壽命。為此Kali提出控訴,包含詐欺與忽略病情等罪名,最後聖地牙哥法院判Kali勝訴。
最後楊恩仍決定上訴,不認為他涉及詐欺罪。事實上,人體的機能大約須在略鹼的酸鹼度中才能有效運作,太酸或太鹼都不利身體健康。不過,根據《蘋果即時》,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長庚醫院教授王正旭指出,透過飲食等方來影響體內酸鹼值,進而改善生理功能等理論,都需要研究驗證,但這些實驗的風險很高,目前也尚未有定論。另外,人體機能的運作很複雜,要單純靠飲食或生活習慣來改變體內酸鹼值並不容易,基本上身體會有一套代償機制去控制身體的酸鹼值。
根據《三立新聞網》,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進一步表示,食物不會影響身體酸鹼質,坊間流傳愛吃肉的人身體會變成酸性等說法,是不對的。黃指出,若身體pH值偏酸或偏鹼是生病的跡象,比如腎臟無法把鉀離子排出,造成酸中毒;或是出現呼吸道疾病,二氧化碳滯留體內,結果使身體pH值下降。近年來許多關於酸鹼平衡、酸性體質易致癌等說法,其實目前醫學上仍未有確證。
另外,癌細胞周圍的pH值較低,似乎暗合酸性體質易致癌的說法,卻是倒因為果。癌細胞周圍的pH值較低是因為它們長得比一般細胞來得快,所以腫瘤組織中血管供應的氧氣與養分常常跟不上癌細胞生長的速度,因而導致較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謝物,才使其周邊的組織液偏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