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 NEXT》環球睿視執行長蘇育民:未來AI的競爭不只是軟體或硬體單一發展,而是「AI軟加硬」的整合模式
何渝婷
2025-09-22 10:10

「AI 技術正從『數據、視覺、語音到語意』全面推進,特別是在自然語音應用上,已展現出驚人的突破!視覺 AI 已廣泛應用於車牌辨識、人臉辨識等場景,而語音與語意的結合則推動了語音聲控、即時翻譯與人機互動等服務的發展,而這些應用的規模化擴展,雖帶來翻譯等傳統職業的挑戰,但同時也創造出新的人才需求。」環球睿視執行長蘇育民,在第10屆WHATs NEXT台灣網路產業高峰會中表示。

環球睿視(Ubestream Inc.),為台灣首家獲發股票代號(7587)登板創櫃的 AI 軟硬整合深科技(Deep Tech)公司,以自主研發 AI 語意語音演算引擎為核心,提供從雲端(Cloud AI)、邊緣裝置(Edge AI)、嵌入式晶片(AI on Chip)到元宇宙虛擬人(Metaverse AI)、AI代理人(AI Agent)之全棧式(Full Stack)多模態(Multi-modal)人機互動 AI 語意語音演算法解決方案,賦能各行各業進行無接觸、免動手(Touch-free & Hands-free)的數智轉型(AI Digital Transformation,AI DX)。 

環球睿視是台灣少見具有櫃買中心創櫃板股票代號的AI深科技(AI Deep Tech)公司,目前已經與康和證券集團簽約規劃輔導轉往興櫃市場IPO。當市面上大部分的公司運用API串接雲端的AI語言模型時,環球睿視選擇自主研發語意、語音及聲紋辨識等演算法和引擎,打造位於台灣境內,環球睿視自身擁有AI主權的語意語音腦,這也讓環球睿視自研的AIspeakin即時語譯引擎與服務,能夠在速度、準確度及優化客製能力上,保持技術領先與超前佈署之技術護城河。

對於台灣的 AI 應用服務要走向國際市場,蘇育民指出最大挑戰在於「語言與文化差異」。台灣雖擁有晶片與硬體的優勢,但在軟體與網路應用上仍有不足,要打入海外市場,台灣企業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結合半導體及硬體供應鏈與全球合作夥伴,加速推動AI軟硬整合產品全球落地服務。

而環球睿視本身已經開始著手佈局國際市場,透過 AI 翻譯平板、眼鏡、耳機、電視等硬體裝置產品切入歐美以及日韓、東南亞、印度、中東等語言口音較複雜的地區,由於歐美AI引擎對亞洲腔英語的辨識率較低,台灣團隊以位於亞洲科技中樞的地理位置與文化相近優勢,其自研的AI語言引擎解決方案正好填補這個市場空缺;同時,隨著主權 AI議題興起,台灣在可信任的中文 AI 市場也具備獨特的優勢,在目前中文AI多為中國大陸背景的公司所開發,其AI語言模型引擎受到中國大陸嚴格的監理管治情形下,台灣環球睿視AIspeakin多語引擎將成為全球使用中文AI的可信選擇。

「未來 AI 的競爭不再是軟體或硬體的各自發展,而是『AI 軟加硬』的整合服務與整合銷售。」蘇育民透露,曾有日本通路合作夥伴規劃向他們下單1000台AIspeakin即時翻譯平板(AIspeakin Translation Tablet),但後續卻可帶進更多的訂閱式AI翻譯時數收益,這顯示出AI商業價值不僅在於硬體出貨與引擎算力,而在於能解決使用者痛點需求所驅動的商業應用服務。

蘇育民最後強調,AI 的落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社會調整與產業轉型的契機,台灣若能善用既有的晶片半導體與硬體優勢,並打造出軟硬整合的 AI 生態系,就有機會在人類百年一遇之AI世紀大變革中,於全球市場紮穩腳步,取得關鍵角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