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喝酒有益健康?帶你了解「暴飲」的定義
何渝婷
2019-01-18 11:30

每逢過年前後,各個公司都開始進行尾牙、春酒等聚會,而這些活動幾乎都少不了「酒」的存在。雖說小酌怡情,但這樣的聚餐場合時常被「拼酒」、「勸酒」勒索,似乎非得喝個不醉不歸。

 

我們都聽說過一些「喝酒的好處」,包括保護心血管、有助入眠、抗衰老等,所以許多人認為「喝一點沒關係」,會覺得自己千杯不醉。但衛福部國健署強調,適量喝酒有益健康的說法根本不存在!

 

根據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調查,全球每年有超過300萬人因喝酒而死亡,其中包括事故傷害(28.7%)、消化性疾病(21.3%)、心血管疾病(19%)、傳染性疾病(12.9%)、癌症(12.6%)等。

 

由於「拼酒文化」,台灣的暴飲情形不容小覷。根據國健署106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18歲以上的族群中,約有843萬喝酒人口,其中有100萬人有暴飲情形。

 

喝酒量的多寡並不是由自己定義,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對「暴飲」的定義,只要在過去一個月的喝酒量超過60克純酒精,都屬「暴飲」。純酒精量的算法為「容器容量(毫升)×數量(杯、瓶、罐等)×對應酒精濃度(%)×0.79(酒精密度)」。

 

也就是說,喝下超過4到5罐啤酒、0.8瓶紅酒、0.6瓶米酒、165毫升的威士忌,都算是「暴飲」。由於酒精會減弱大腦的控制力,暴飲後容易感到反應遲鈍、四肢無力、控制力下降等,進而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

 

(首圖為示意圖 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