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羅慶賀被壓迫者劇場50年 謝如欣策展結合台灣人權意識
快訊
2025-09-16 13:00

(聖保羅藝術局主辧被壓迫者劇場巴西50年紀念展,台灣曾舉辦的立法劇場影像特別吸睛。)

聖保羅市藝術局1114日舉辦「《被壓迫者劇場》巴西50年紀念活動」(Mostra 50 anos Teatro do Oprimido),歷史照片主題展、戲劇工作坊及論壇劇場表演,吸引上千人次參與盛會。主題影像展策展人謝如欣特別規劃1/3展示台灣被壓迫者劇場活動及國際人權藝術節,突顯民主台灣對人權與政治劇場的重視。

國際知名巴西導演波瓦(Augusto Boal)著作《被壓迫者劇場》巴西成書 50週年,巴西被壓迫者劇場學會(GESTO)今年3月展開整年度系列紀念活動。聖保羅市政府藝術局與該學會合作,11日在弗拉維奧.因佩里奧劇院(Teatro Flávio Império)進行為期4天的被壓迫者劇場活動,邀請到被壓迫者劇場亞洲區代表謝如欣,與巴西本地成員柴瑪克(Luana Csermak),共同策劃主題歷史照片展,並召集包括里約被壓迫者劇場中心(CTO-Rio各人權表演團隊、米那斯州小丑劇團(Calcinha de Palhaça)、聖保羅大學人文學院與國際知名人權團體「場景變換」(Mudaça de Cena)合作的表演及工作坊,還有巴伊亞大學(UFBA教授杜爾勒(Licko Turle)主持的多場圓桌論壇。

 

(被壓迫者劇場巴西50年紀念展,受聖保羅經文處支持,展出1/3台灣元素。)

弗拉維奧.因佩里奧劇院主管索薩(Udson Edson Paulo Souza)表示,該劇院以聖保羅知名建築師、舞台設計家因佩里奧為名,以他對城市空間的社會與文化美學為核心,規劃了這座包括公園、馬戲團帳篷、劇院及展覽廳的大型藝術文化中心。因佩里奧的舞台設計追求以政治批判思考模式去串連觀眾與舞台間的關係,在 1960年代曾多次與波瓦合作,當時波瓦將戲劇與政治社會現況連結,創作批判性的政治劇場,跳出主角為中心的傳統模式,由因佩里奧搭配舞台設計,將主角轉化為劇場空間,達到觀眾的疏離效果。數十年後的今天,在此舉辦紀念波瓦的被壓迫者劇場系列活動,別具意義。

 

(「場景變換」團隊負責人Osmar Araujo(黃衣者)多年前也曾受人權組織邀請訪台交流人權倡議經驗。)

此次活動的總策劃杜爾勒(Licko Turle),既是被壓迫者劇場學會(GESTO)創辦人,也是當年與波瓦共同創辦里約被壓迫者劇場中心的核心人物。杜爾勒指出,被壓迫者劇場在巴西發跡 50年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這次集結的團隊包括由精神病患組成的「逃離現場」(Pirei na Cena)、女權「抹大拉的瑪麗亞」(GTO Madalenas)、黑人團隊「巴西的色彩」(Cor do Brasil),以及從波瓦時期便一同在監獄進行更生戲劇治療的「場景變換」人權團隊,而主展覽則結合巴西與台灣的被壓迫者劇場相關照片與歷史文獻。

 

(聖保羅市政府教育局官員Júlia Glli走上舞台參與小丑劇團的論壇劇場)

杜爾勒也特別感謝聖保羅台北經文處的支持,杜爾勒說,他多年前曾受謝如欣博士邀請前往台灣開設工作坊及演出,對台灣的人文風情及民主自由印象特別深刻,而聖保羅經文處長朱怡靜到任以來,持續支持參與為弱勢發聲的被壓迫者劇場相關活動,足見台灣與巴西同樣擁有社會改革與推動國際人權倡議的共同目標,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合作,一同幫助巴西底層居民在心靈與藝術上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