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正夯!但其仍有一系列內外部問題亟需解決
PANews-王澤龍 / 何渝婷編譯
2019-04-10 10:57

2018年8月31日,Medium上一篇名為《Announcing De.Fi , A Community for Decentralized Finance Platforms》的文章,宣告了DeFi(分散式金融)這一概念的正式發端。文章的作者是借貸產品Dharma的聯合創始人Brendan Forste。 

 

 

DeFi的推崇者,往往用DeFi對傳統金融服務的問題解決力,來論證其意義。如准入門檻較高,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全球20億人沒有銀行帳戶;又或者許多人難以享受跨境的金融服務;又比如,政府、銀行等機構對個人的審查;透明性不足,資金的流動和使用狀況缺乏足夠的資訊披露等等。他們認為,相比之下,DeFi能夠抗審查、低門檻甚至無門檻、公開透明,因而很有可能促進甚至替代許多傳統金融服務。 

 

圖:以太坊上的DeFi生態 | 包含了支付、抵押服務、基礎設施、交易所與流動性、資管、KYC與身份認證、衍生品、穩定幣、預測市場、保險、信用借貸這些方向 | 來源:The Block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以太坊是DeFi中最重要的應用公鏈,此外比特幣的閃電網路、Bitshares、Bisq(比特幣上的點對點交易協議)都屬於DeFi的範疇】 

 

這些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DeFi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生態,以上的特性或許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然而,DeFi仍然有一系列內外部問題亟需解決,否則難以有足夠真實有效的需求來支撐其市場,更枉談依靠DeFi來替代傳統的金融服務。

 

產品有待升級完善

 

1.介面複雜,使用門檻高 

 

儘管想要獲取DeFi中的服務,無論是借貸還是資管服務,都無需像傳統的金融服務一樣,提交複雜的材料以及漫長等待的審批程序。但是這些DeFi產品的交互體驗,確實給很多用戶設置了門檻。

 

以借貸服務Compound為例,如果要享受它的服務,用戶需要先掌握Metamask的操作,才能進一步使用Compound,這對很多的普通用戶來說,顯然是一隻「攔路虎」。 

 

圖:打開Compound後,首先就會跳出Metamask的介面 | 來源:Compound官網 

 

2.缺乏比較成型的徵信體系,依靠抵押建立 

 

傳統的借貸市場可以依靠對個人的身份資訊、動產/不動產、親屬資產情況等資訊進行綜合分析後,建立個人信用體系。

 

DeFi中存在不少借貸產品,一般來說,用戶想要從其中獲取貸款,都需要抵押主流幣(BTC/ETH居多),或者是法幣。 

 

這意味著,借貸方對用戶的資信情況評價,非常依靠資金的抵押(無論是法幣形式還是數位貨幣形式)。這種方式的可靠性令人存疑。比如,用戶有沒有可能將從別處的借款,抵押至這些平台再進行借款,形成「多頭借貸」或「以貸還貸」,這種操作必將累積巨大的金融風險。

 

3.穩定幣超額抵押,流動性受到影響 

 

DeFi中很重要的一個「成員」是穩定幣。目前穩定幣中,除了同法幣掛鉤的USDT、TUSD等穩定幣,另一個很重要的類型是依靠抵押數位資產的穩定幣。 

 

這一類型的穩定幣存在一個問題——超額抵押。以該類型中市值最大的項目Maker DAO為代表,它的穩定幣是Dai,目前,如果用戶想要獲取價值1萬美元的借貸,需要抵押至少150%該數值的ETH才可以,一旦抵押數值低於此,系統就會進行清算。據橙皮書,不同渠道的估算甚至表明,MakerDAO中的平均抵押率甚至已經達到了300%。

 

圖:Maker DAO上的CDP抵押率| 來源:橙皮書 

 

儘管這樣可以維持整個MakerDAO系統的穩定,但這種超額抵押,也的確對用戶資產的流動性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

 

此外,DeFi還存在著場景有限、增量市場匱乏、開發工具不友好等問題,這都成了DeFi向前發展的「拖油瓶」。

 

本文為金色財經授權刊登,原文標題「De.Fi:美好而徬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