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為基石 思考更好的可能性:用科技,跟「煙霧」說掰掰
快訊
2020-09-16 16:00

( 電子煙示意圖 / 取自pixabay)

電子煙其實沒有菸草 不明煙油成分恐傷身

電子「煙」其實並不含菸草成分,所以稱為電子「煙」,透過霧化液體煙油(E-liquid)產生煙霧,吸吐之間營造出吞雲吐霧的體驗。煙油容易被添加其他化學物質,包含尼古丁,除了成分不明恐傷身之外,在台灣現行法規下,「尼古丁」屬於《藥事法》管轄,若未經藥品查驗登記而擅自製造或輸入含尼古丁的煙油,恐已有觸法之嫌;若煙油中不含尼古丁但宣稱具有戒菸效果者,同樣也是違反《藥事法》中第69條「非藥物不得為醫療效能之標示或宣傳」之規定,違者依向法處新臺幣60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款之規定。

加熱菸是真菸草產品 以科學數據進行的技術研發

今年七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頒予IQOS加熱式菸草產品「降低身體接觸(有害物質)許可令」(Exposure Modification Order),這是FDA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將上述許可令授予替代紙菸的「創新電子產品」。加熱菸需要在加熱器中放入以自然菸草製成的菸草棒,透過科技控制將溫度控制不高於攝氏350度,產生「氣霧」而非煙霧,來控制過去傳統紙菸可能造成自身與環境的危害。美國FDA歷時三年進行證據資料的科學性審查,於今年7月以改良風險菸草產品(Modified Risk Tobacco Products, MRTP)名義同意該產品在美國上市。

根據FDA於7月7日發布的新聞稿,FDA菸草產品中心主任哲樂(Mitch Zeller)表示,它們是透過科學證據的支持,才能確認該產品對降低消費者暴露於有害物質風險情況的改善;同時並對於市場有效控管,確認民眾認知上的正確。

清楚認知才能正確選擇:透過科學驗證 才能找出更好的可能性

最近外電也公布一份由獨立市調公司Povaddo特別在COVID-19疫情後,希望了解全世界民眾在疫情恐慌下,所做的一份民眾對於社會重大政策的信任感的調查,調查發現受訪者期許政府、公家機關及私人企業在處理重大議題時,需要以科學與事實為優先。這份針對全球、包含台灣19個國家地區的19,000名21歲以上成年人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有77%以上民眾覺得科學數據可以協助解決社會重大議題;而台灣也有高達74%的民眾同意此論點;其中台灣更有88%的受訪者希望政府在做重大決策時能納入最新的科學研究,高於全球84%的平均指數。但報告中也指出,台灣有高達58%的受訪者覺得自己難以獲得可靠的最新科學發展資訊(reli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latest scientific developments),超過了全球48%的10個百分點。因此當如同「菸害防制法」之重大政策議題,科學可以幫助大眾與政府做更理智的判斷,進而確保社會整體之權利。

Knowing新聞提醒您:抽煙有害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