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書院。類隱居四書
吳仁麟
2021-07-19 13:00

疫情讓每個人有更多時間和自己獨處,除了照顧身體的健康,也要設法調理心情。或者,全家人每天長時間關在一起,更要調理彼此的關係避免摩擦。

這樣的時節,以閱讀來度過疫情,修身養性也涵養心智,除了文學類的小說散文和商管科普這些出版市場的主力,讀以下幾本心理勵志書也特別應景:

《那盞小紅燈》:主角是94歲的保拉姆姆,「姆姆」(Mother)是天主教會裡對資深修女的尊稱。本書記錄她70多年來的修道歷程,從她1927年在哈爾濱出生開始寫起,到1949年到美國加入隱修院,1954年又從美國來台傳教建修道院。

日復一日與世隔絕的修道生活,每天讀經祈禱與自我對話,在書的最後她說:「在今世,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痛苦都不是『失』,而是無限的『得』,唯有藉著每天接觸到的痛苦,我才得以認識我的軟弱。痛苦揭露了我遲鈍、愚蠢、無助」。特別是在目前疫情裡這樣的「類隱修生活」,讀這本格外有療癒感。

《大人的床邊故事》:一開頭就說明了寫作目的,就是希望幫助每個人好好睡覺,特別是在失眠人口愈來愈多的疫情年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27%的人口受到睡眠問題困擾。睡眠不足會影響免疫系統,增加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機率。

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的研究指出,日本每年因睡眠不足帶來的損失將達到1,459億美元,在美國則高達4,338億美元。作者教授瑜伽與正念冥想多年,看到許多人為失眠所苦,於是想到為大人錄製床邊故事的點子。本書的Podcast節目(Nothing Much Happens)也受到廣大睡眠障礙者喜愛,下載數破千萬,聽眾遍布全球70個國家。

《家事法庭的春天》:作者群是台灣最資深的家事法庭服務團隊,由彭南元法官與調解委員、諮商心理師共同製作,花了七年的時間才出版。書裡的25個家事法庭裡的出現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親人之間的官司。

清官難斷家務事,一旦家務事必須走上法庭時,往往就是最血淋淋的人性衝擊。閱讀每個故事的時候,總會感受到作者一直設身處地的呈現貼近感,希望讓讀故事的人能在對這些生命故事感同身受的同時,也能反思如何讓自己和親人之間的關係更好。

離婚議題一直以來都是家事法庭案件的大宗,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家人之間長期同處一個屋簷下,關係可能更親密也可能更緊張,在本書裡有許多特別的心理洞察和處理經驗可參考和借鏡。

《在一起更好》:作者Simon Sinek是明星級講師和作家,他在TED的演講影片一直排名在收看人數前十名,點閱數超過5,000萬。本書是他所出版的書裡開數最小頁數和字數都最少的,乍看之下像是童書繪本,但背後的製作團隊卻大有來頭。比如特別請巨星LADY GAGA的調香師來幫忙調製香味,找葛萊美獎提名的靈魂樂手Aloe Blacc來創作的主題歌。

書的主題引述了作者一貫的激勵特質,書中有三位青年主角,以操場比喻公司,操場老大比喻主管,其他兩人是被管理的員工。三人其實都想離開操場,就像每個人都夢想找到更好的地方工作,卻不知道要去哪裡?該怎麼去?

直到有一天,三人鼓起勇氣共同翻越高牆,前往遠方追尋遠景,也於是明白團結合作的真諦,以及千禧世代新型態領導風格的樣貌。(歡迎電郵交流vinwu16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