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險再加一道「保險」!數位身份將可改變保險產業?
IDHub數字身份研究所/張詠晴編譯
2019-01-11 16:35

 

保險本身具有複雜性,牽涉到消費者、中介、保險人、再保險人以及理賠風險,這一過程涉及多方,因此整個系統中每個環節都有失敗的可能,比如資訊丟失、保單內容誤讀、保單處理時間延長等。

 

在任何一個保險公司,兩核部門:核保、核賠,都是非常核心的部門。一個負責承保時進行審核,一個負責賠付時進行把關。區塊鏈數位身份出現,讓保險業看到了其遏制保險詐欺、提高保險服務效率的潛力。

 

為數位化轉型帶來機遇 數位身份架起保險業的信任橋樑

 

基於區塊鏈的數位身份系統在數據可得性、數據連續性、減少詐欺、規避風險等方面具有優勢。個人只要透過區塊鏈數位身份,對保險公司進行數據授權,保險公司就可以調用完整的身份資訊,身份核查過程中也無需用戶反覆提供身份資訊。

 

這些身份記錄透過哈希加密進行保護,以防止被肆意篡改,並且有助於在整個組織和適當的第三方之間安全共享資訊。另外,如果客戶身份透過區塊鏈得到了保護,保險公司就可以有效地驗證他們的資格,而無需透過多個數據來源進行驗證,同時客戶在購買或更新保單時,保險公司還減少了錄入大量數據的工作。

 

在區塊鏈數位身份實現共享之後,原保險人和再保險人之間可以透過共享帳本進行資訊交互。雙方的系統可以同時保存有關保費和損失的詳細數據,從而避免了在每起賠案發生時雙方繁雜的文書來往。再保險公司也無需等待原保險公司為每項索賠提供數據,因此可以即時處理索賠申請。當公司需要識別客戶時,用戶可以選擇與保險公司共享部分或全部經過驗證的數據。被保險人只需要驗證一次,就可以簡單地提供他們在區塊鏈上經過驗證的身份資訊。

 

對保險公司來說,除了提高服務效率、節省驗證成本外,結合區塊鏈數位身份實際上可以消除許多常見類型的保險詐欺。比如一個具有詐欺風險的被保險人多次要求賠償同樣損失,那麼在區塊鏈數位身份上就會加以記錄。隨後,相關保險公司將被告知詐欺未遂。

 

同樣地,如果一件高價值的藝術品在兩份單獨的保單下投保,那麼根據一份保單提出的理賠,將被記錄在被保險人的文件中,並提醒保險公司要注意同一貨物的第二份理賠申請。

 

儘管區塊鏈數位身份在保險產業的應用,還處於一種相對比較早的階段,不過一些試驗已經開始。去年,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和IBM,成功地試行了首個跨國保險保單,使用區塊鏈數位身份和智慧合約,讓用戶投保資訊、承保範圍和保費實現共享。

 

繼R3和 Post-Trade之後,歐洲保險業五大巨頭:安聯保險(Allianz)、荷蘭全球人壽保險(Aegon)、慕尼黑再保險(Munich Re)、瑞士再保險(Swiss Re)和蘇黎世保險(Zurich),聯合組建了新的區塊鏈研究組織聯盟B3i,對區塊鏈和數位身份在保險產業的應用進行實驗。

 

根據開放平台資訊服務機構OpenPR的報告顯示,全球區塊鏈+保險的市場規模預計年均成長率(CAGR)高達84%。雖然區塊鏈數位身份在各產業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但無論是安聯和瑞士再保險這樣的業界巨擘,還是新興區塊鏈公司,都在努力開發探索,其不僅解決了信任問題,還成為前端渠道、中端承保、後端再保之間的一座橋樑,為傳統保險產業的數位化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

 

本文為巴比特資訊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給保險再加一道「保險」,區塊鏈數字身份如何改變保險業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