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法規爭議難解?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台灣的STO法令並非特別落後!
張詠晴
2019-08-08 18:15

 

「金管會希望廣納各方意見!」金管會副主委黃天牧今天在《區塊鏈應用法律高峰論壇》表示。

 

台灣金管會已在今年六月,正式推出證券型代幣(STO)的初步監理規範,未來將對STO採分級監理規範,以募資金額3000萬元為限額,超過3000萬以上,就必須先進入沙盒實驗,實驗成功後將依《證券交易法》規定辦理。

 

此外,金管會也規定,募資規模3000萬台幣以下的STO募資案,其募資對象必須為專業投資人,並規定每位專業投資人之自然人投資金額門檻為30萬元台幣。

 

法規一出,業界便傳出了不同聲音,針對募資對象、募資金額等限制,業界普遍難以接受,並認為現行法規難以活絡市場。

 

對此,黃天牧強調,其實與國際間相比,台灣的STO法令並非特別落後。然而,金管會也很清楚新出爐的法規無法讓大家滿意,因此希望先透過推出初步框架,並在法規預告期之內,頻繁與各界溝通,希望最終能修訂出最合適產業的監理法規,讓法規能趕上大家的期待與需求。

 

針對眾所關切的「是否開放外國人參與投資」的問題,黃天牧表示,不會排除未來有外國人參與投資的可能性,未來將會積極與央行協商、洽詢央行意見,因為一個產業要活絡,勢必不能只有本土投資人,也必須要有外資參與。

 

黃天牧進一步指出,針對STO法規,金管會將持續做「滾動式的修正」,希望在新法規試行一年、累積經驗後,在具備基礎的前提之下放寬限制。

 

針對STO在次級市場的發展、能否確保流通性等問題,黃天牧表示,目前正在與櫃買中心研議相關法規,期望之後櫃買中心能與金管會同步公布法規框架。

 

黃天牧也希望大家能理解,監管機關之所以比較保守,是因為其本身需要考慮的事物比較多,並非監管單位不想要接受新事物,他強調,「在監理機關的DNA裡,『金融穩定』是一個重要命題,在無法評估新事物的風險時,我們會有較多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