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虐待動物者,憤怒能起多大的作用?
陳諾
2016-09-01 15:00

 

花蓮女學生影片直播虐貓

 

台灣大學澳門僑生陳皓揚因殘忍殺死貓咪遭學校退學的風波尚未平息,前幾日在花蓮,就出現高中女學生透過facebook網絡直播虐貓過程。影片中,女孩始終一臉嬉笑不顧貓咪的呻吟,不但將貓咪當玩物騰空拋擲,還雙手緊抓貓咪猛烈搖晃,向貓咪臉部吐菸,貓咪幾次想逃脫,也都被她用力拽回。直播開始便引起了網民的批評討論,愛貓人士即刻便組織「救援分隊」,搜索尋找最終將貓咪救回。

 

(本圖片來自於網路Facebook專頁)  

 

目前,貓咪已暫時安置於愛貓人士家中,女孩就讀的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校方也稱了解並將著手處理此事。校方透露,女孩平時在班級成績平平,但也從不惹事,如此對待貓咪只因想和它玩耍,沒有考慮太多,但通過了老師的教導,她已認知到自己錯誤,也表現了極大悔意和歉意。

 

別讓一昧憤怒造成更多的悲劇

 

(本圖片來自於網路Google搜索) 

 

不論是澳門僑生還是此次的女學生事件,事發後都有大量的媒體報道和網民評論,但虐待動物等類似事件的數量仍在台灣逐漸增加。造成當下趨勢的情況為何?在事件的發生後,社會及群眾的處理方法又真的有效嗎?

 

首先,針對法律中關於虐待動物者的懲罰,大多數人認為,因其僅僅採取罰款等行政類處罰,對受罰者而言未能造成較為有效的影響。

 

其次,作為一般民眾,社群的公開言論和街頭行為成了他們表達憤怒的方式,除了各種各樣的「人肉搜索」和「全民抵制」外,更有衝動者以過激言語、舉動相待。可憤怒之餘,卻沒有人考慮當一個人頓時成為全社會討論乃至攻擊排斥的對象使,其心裡的不健康狀態又該如何疊加。

 

最後,從虐待動物者本身來看,陳皓揚早在先前就有虐殺宿舍流浪貓的案例,此屬再犯;女高中生則在面對愛貓人士的指責時仍以笑臉回應,與其惡言相向或拳打腳踢,不妨了解虐待者的心裡狀態,治療與緩解虐待者的心裡壓力疾病,才能真正從根本上避免事件的再度發生。

 

延伸閱讀:無視司法、打人洩憤,解決的了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