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喬任梁與某導演SM過度致死?
陳諾
2016-09-17 22:25

 

9月16日晚18時21分,上海警方官方微博PO出:「某別墅內28歲喬姓男子死亡,經過法醫初步鑑定排除他殺可能。」的貼文。隨後,一張圖為「喬任梁經紀公司KIMI」的聲明證明了死亡的是大陸明星喬任梁(KIMI)本人。

 

(圖片來自微博@警民直通車﹣上海 首頁)

 

這是颱風來臨前最不平靜的夜晚,也是社交網絡媒體圈中的一次「狂歡」。一時間,各種粉絲專頁,交友APP被刷爆,娛樂新聞媒體甚至派出無人空拍機報導。從警方發出官方微博到喬任梁死亡的訊息被確認的不過四個多小時過程中,網路媒體言論已經如利器般不斷刺激人心。

 

議論紛紛 死亡訊息真假難辨

 

(圖片來自微博話題#喬任梁 內容截圖)

 

在媒體內容需要「依個人判斷」來選取訊息的當下,因早前就曾爆出包括成龍,郭德綱在內的多位明星「莫名其妙被死亡」的假訊息,則在網民紛紛評論「不相信」,「假新聞」的言論洗板中,喬任梁之死這一話題,也在第一時間被我歸納為「不可信」。

 

直到後來,相關話題的內容排名不斷上升,官方闢謠卻始終沒有出現,我才突然意識到問題的嚴重,開始在一個個話題欄中搜索。在滑過了大概200多條垃圾廢文後(類似罵人,不確定情況下發表個人情感言論,猜測等),終於「確認」了KIMI的死訊。

 

死訊證明 真假經紀人聲明

 

而關於死訊確認,來自與一張被大量分享的「喬任梁經紀公司KIMI」的微信朋友圈截圖。貼文寫道,「不管如何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離去,方式不同,既然離去,就讓他好好安息。」

 

(圖片來自微博@CO2少女鄭佳雯個人首頁)

 

截圖最先出自騰訊娛樂,後來被各大媒體紛紛轉載,但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此是正式官方聲明的同時,網民卻爆出這僅是浙江一學生的個人主頁貼文,是在被更改了備註名之後,以虛假訊息發出。目前,各大娛樂媒體已紛紛修改並刪除了相關貼文。

 

推論死因   言論紛紛

 

當訊息得到了基本的確認,死因也成了眾人關注的話題。而「因與某導演SM過度致死」,是佔領話題榜最多的內容,一如既往,大量網民選擇相信和轉載,SM和SM性窒息的搜索量急劇上升。

 

(圖片來自微博@圈內扒客個人主頁)

 

但若追尋緣由,這僅來自於一網絡知名博主的PO文:「難道真如聽說的那樣,和某位導演SM玩過頭?SM傷身阿!」的言論,而該知名博主,也是從「朋友」口中,聽取相關訊息。這則並非被確認的資訊,卻在一時間,成為各媒體消息報導的來源,也成為大多數人相信的原因。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終於,在訊息轟炸了近一個小時之後,接近死亡真相的原因,漸漸在輿論中露出輪廓。上海電視台主持人宣克炅在他的微信中證實了KIMI患有抑鬱症,且「喬任梁和女友住在一起,是女友發現並報警」。

 

直到今早(9月17日),喬任梁經紀公司才正式授權新浪娛樂發表聲明,對他的死去表示惋惜,確定了他長期飽受抑鬱症折磨的事實,「媒體真假訊息大戰」也逐漸平息。

 

媒體「狂歡夜」后的反思

 

(圖片來自微博@圈神探 個人主頁)

 

整整一個夜晚,媒體網路最大程度展示了它的恐怖威力。從說法不一的死亡訊息到SM死因再到真假經紀人,網路中訊息的力量遠遠不及我們的想像。

 

而為了吸引閱聽人,各類關於喬任梁的周邊新聞也被紛紛搜尋重提,斷章取義外甚至任意延伸,擴大話題。「冷血」,「同性戀」,「性愛癖好者」等帶有主觀意識的言辭也在各種文章中頻繁出現。

 

在資訊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時效性和新奇吸引性的確是撰稿吸引讀者的要素之一,但設群媒體是否也應該思考過虛假訊息和個人偏見下所帶來的危害?在新聞爆炸的環境中,有太多太多來自四面八方的「主流看法」,也有太多太多真假需要我們以理智去判斷。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喬任梁,1987年10月15日出生於上海,歌手,演員。他曾與李易峰,原BOBO組合被稱為「傾城四少」。我們無法想像他曾忍受著多大的心裡壓力和痛苦,但​​這若是他覺得對的選擇,我們也應尊重。祝福在另一個世界裡的他,希望人們明白用愛和判斷,去代替流言和偏見。

 

延伸閱讀:彭仁鐸:網路是工具,但絕非用來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