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台灣流行娛樂文化的6個失落
專欄作家李方儒
2016-06-14 15:05

最近媒體的關注焦點:就是新政府的「兩岸政策」,大家恐慌的是:對岸的中國大陸如果對我們實施「經濟制裁」,我們要怎麼辦?

 

我想說的是台灣的產業如果都具有「競爭力」,我們何必擔心對岸撤銷「保護主義」這層糖衣?事實上,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是許多產業已經失去領先和競爭力,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不知不覺,進入「娛樂傳媒」產業已經20多年了,今天就舉我最熟悉的這個傳播行業,讓各位朋友們了解台灣「產業」脫節的有多嚴重。

 

我一直認為,「文化傳播」向來是彰顯國力、帶動經濟、宣傳自己最有利的武器。舉例來說,不管中國大陸再怎麼厭惡美國、日本,但是他們還是一窩瘋的追逐好萊塢電影、Hello Kitty、哆啦A夢、日本動漫,「美日情仇」早已拋在一邊。

 

不為什麼?因為美國、日本的「娛樂文化」遙遙領先。不管我們再怎麼討厭韓國人,在運動場上痛斥他們的卑鄙小動作,但是一遇到韓劇、韓星、韓流,瘋狂追了再説,什麼「民族情節」早已不重要。

 

不為什麼?因為此時此刻韓國的「娛樂文化」的確先進。

 

在20年之前,兩岸仍處於敵對的狀況,但是中國大陸還是聽我們的流行歌、看著我們的綜藝、偶像劇成長,台灣的「流行市場」就是他們的主流文化。

 

不為什麼?因為那時台灣的「娛樂文化」的確輝煌。

 

 

由此可見,有時「文化」的侵略,遠遠勝過國力、軍事、經濟的威脅,這個曾經是台灣為之驕傲的產業,到了今天,台灣的「娛樂文化」早已滅亡,甚至落後東南亞的泰國、越南。

 

為什麼呢?或許很多臺灣的媒體人會大言不慚的説:「是因為我們市場小、沒有錢,所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真的是睜眼説瞎話,面積和我們差不多大的荷蘭,它的「娛樂文化」產業每年為他們國家貢獻近千億的生產毛額,而臨近我們的韓國,人口也只不過是台灣的兩倍。台灣的「文化產業」會到了今天這個慘狀,完全是毀在我們自己手上。

 

不信?現聽我娓娓道來:

 

1.政府的不專業:2012年,台灣正式有了「文化部」,這個部門每年都有大筆的預算給民間發展「娛樂文化」(所以我們不是沒有錢),但最後這些預算卻投入在非常「腦殘」的項目中,我曾經參與台灣「文化部」預算投標的審核過程,這些「文化部」委會提的問題,真的是「不食人間煙火」,完全不了解現在的市場,有時,我真想把他們全集合起來上上課,讓這些「不看節目的學者」知道全球在流行什麼?台灣的文化部長,除了毎年的三金(金馬、金曲、金鐘)會坐到第一排傻笑,我真的看不到他還有什麼功能?

 

2.電視台主管的腐敗:這十多年來,我可以很肯定的說,真正想替電視台做一番大事業的人,一定很快就gg了。台灣的主流電視台,早已不再是為「製作節目」而存在,他們早已成為不同「政治立場」的代言人,為他們需要服務的政黨、財團而服務。因此,如何討好上面的老闆?如何用最少的錢去獲得最大的利潤?如何利用媒體話語權去主導民粹?如何不得罪「特定人士」去壟斷黃金時段?這才是電視台主管目前的「生存之道」。秉持良心花大錢製作良好「節目內容」這些事情,根本不在他們的考量範圍,因為他們還想生活下去。

 

3.人才完全斷層:台灣在這十多年來,所有從事電視、電影製作的工作人員,他們的技術和思維還停留在十年以前,已經遙遙落後全球太多太多了。這十多年來,台灣綜藝就是以最簡單的「談話節目」為大宗、戲劇就以最省錢的「本土長壽劇」為唯一,電影就是以最粗糙的「本土電影」為主流,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如何和國外競爭?如何能拿到高額的待遇?「娛樂文化」產業最主要的核心在「人」,台灣的電視電影工作者在看不到未來的情況下,早已沒有鬥志、混吃等死,「人才嚴重斷層」是台灣目前「娛樂文化」產業最可怕的危機。

 

 

4.收視率調查的亂象:經常看臺灣收視率調查表的人一定會知道,三立、民視的本土節目一定是遙遙領先,而我們一直認為優質的Discovery、公共電視台,他們的收視率常常是「掉車尾」。廣告商是根據「收視率」來決定投放廣告,當劣質的本土節目、名嘴吵架的政論性節目變成「收視主流」的時候,市場決定生存:當有這樣的「收視率」結果,自然這樣類型的節目就變成「歷久不衰」。台灣的收視率調查一直由「唯一」一家AGB尼爾森所壟斷,儘管所有人都懷疑它採樣、調查的公正性、甚至有沒有不當利益輸送?但我們的政府主管機關NCC卻永遠不聞不問,讓台灣的電視節目內容繼續「爛」下去。

 

5.台灣藝人的勢利自私:同時在兩岸製作節目的我,對這個問題應該是感觸最深的吧。近幾年來,台灣稍有名氣的藝人幾乎把「市場」全部放在中國大陸,不可否認,哪裡錢多、哪裡市場大就往哪裡去,但也不能完全忘了培育自己的家鄉吧?在台灣要這些藝人上節目,儘管是「磕頭下跪」也不聞不理,換到了對岸,這些藝人可說是有錢就OK。身為兩岸製作人的我,必須很痛心的說:「台灣藝人的經紀人在台灣、大陸真的是兩副嘴臉,有奶就是娘」。早期的「娛樂文化」産業都是大牌帶新人,這樣新人才有出頭的機會,韓國的經紀公司YG、SM、JYP也是用這種「母雞帶小雞」的方法去推廣新人。而放眼望去:台灣這麼多的新人,卻不見我們這些大咖藝人去push他們,因此自從2004年之後,台灣幾乎就沒有產生過巨星了,到了今年2016年,大陸本土產的偶像藝人,幾乎已經完全取代了台灣藝人,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台灣生產的藝人將完全消失在「大中華市場」中,台灣藝人自私自利的結果,日後他們將嘗到苦果。

 

6.台灣娛樂圈的不團結:在中國大陸,如果有任何「娛樂文化」的項目要承包,互相殘殺最嚴重的絕對是台灣人,在對岸,台灣人攻擊台灣人「娛樂市場」早已不是新鮮事。而在台灣,好不容易有一個好的節目成功了,結果編劇要出走、導演要跳槽。好不容易有一部電影中了,結果主角要毀約、製片人和監製馬上互相指控,好不容易一個團體成名了,結果開始有人互挖牆角、好好一個團體馬上解散。台灣「娛樂圈」的近視短利、見不得人好、一盤散沙,早已不是新聞。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如何將「娛樂文化」產業心平氣和的做下去?

 

寫到這裡,我想從政府、電視台、藝人、圈內人⋯我想該得罪的全部得罪了,但如果沒有人敢直接點出這個產業的危機,台灣「娛樂文化」產業還有得救嗎?多少懷有夢想的年輕人,他們有滿腔的熱血與創意想投入這一行,卻因為太多太多積弊已久的問題,讓他們的理想永遠無法實現卻又無解。

 

 延伸閱讀:搞不懂台灣人為什麼一輩子都在存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