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導演周浩:唯有了解才有可能對話
鄭寧
2016-07-07 11:02

華人影史首位蟬聯兩座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中國導演周浩,將把他得獎的作品「大同」推進戲院,該片也將於7月8日起正式在台上映,而鮮少在鏡頭亮相的他,這回也特地來台宣傳。

 

「關於這個片子,我一直被媒體問到底想讓台灣觀眾看什麼?我說中國大陸吧,一直在台灣的邊上是個龐然大物,只有互相能夠更多的了解才有可能對話,我想兩岸也才會有更多的未來,不管未來會是何去何從;增加了解,肯定是有百益的。」面對現場媒體的提問,周浩導演這麼說。

 

電影特映會也邀請到去年同時入圍金馬獎的勁敵「灣生回家」的原作者田中實加出席,她更大讚「看完大同,讓我體悟到對的事情,做就對了這句話。」也建議台灣各政府的官員都該看這部片,因為大同所遇到的問題,我們也可能遇到。

 

「大同」首映會在松菸誠品電影院舉行,導演周浩也在現場透露許多拍攝「大同」時的經歷,透過他與觀眾的對答,一同深入了解「周浩」以及「大同」吧!

 

如何跟被拍攝者溝通的?

 

其實有時候很簡單,舉個例吧!我本身是記者出身的,當時在一個用餐場合上碰到一位書記官員,於是就向他表示我對他的工作相當感興趣,並詢問他可不可以讓我拍攝紀錄他的工作狀態?他就直接說好啊就來吧!事實上,為什麼監獄中有得吃有得住很多人卻不願意進去呢?因為每個人都害怕與世界失去聯繫;人是社會性動物,是渴望與其他人交流的,所以我認為只要找出十之一二願意被拍攝的人,還是有可能成功的。

 

 

在「大同」中,導演個人是抱持什麼立場?

 

再舉個例吧!小時候我去看電影,總是會問媽媽一個問題:到底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一直以來,人們習慣將人二元化,雖然還是有些許立場,但我還是希望讓這部片有拉扯,因為社會本來就是有各種利益交織,而且我要呈現的並不是我的立場,而是一種狀態,我認為一百個觀眾來看,就會有一百個想法;為什麼每部片都要有結論呢?也趁這個時候告訴各位,若未來看完電影後都能得到結論,可能就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拍攝時最大的困難?

 

應該是與被拍攝者的關係,以及何可為、何可不為間的矛盾吧!因為在選擇片段上還是必須有所取捨,我希望這部片是過了幾年還是有人會要看的,像其中有個在地上寫大字的老頭,其實從一開始拍攝時,他就給了許多透徹的寓言,每句話都像是我要說的話,但這會使得立場變得太明顯,進而降低電影的可觀性,所以還是把一些片段給剪掉了。

 

 

如何與被拍攝的居民保持好關係?

 

其實不是所有居民都很樂意被拍攝,在片中也可以看見我還是被圍攻的畫面,雖然我想全面紀錄居民的生活,身為導演,我也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拍攝,但我不是萬能的,別人不願被看見的那部份,我還是無法拍攝到,儘管遺憾,不過這也的確讓人更有想像空間,不是嗎?

 

 

去年打敗「灣生回家」勇奪金馬獎紀錄片的「大同」即將於7月8日正式在台上映,有興趣的觀眾們千萬不要錯過了!

 

 

(圖片為CNEX提供)

結合真人與動畫,《捉妖記》走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