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是老古董?其實它從未退流行
余宗翰
2016-11-25 17:00

不少音樂人很訝異黑膠唱片竟然沒有像卡帶、CD一樣慢慢被時代淘汰,也自欣喜著。儘管發行數量少,黑膠就像沾水筆、底片相機一樣永遠有它們的市場,甚至在專業的圈子裡從來不退流行。有人喜歡黑膠唱片放一次就磨損一輪的歲月感,有人喜歡它柔和的聲音、有人喜歡光憑手感調控音質的細膩。黑膠永遠在城市某個舖子裡流通,差別只在於你知不知道。

 

黃金時代後的復刻風潮

 

根據《今週刊》專文,《音樂論壇》總編輯劉漢盛說,1955至70年代是黑膠的黃金時代,之後因為卡帶、CD的問世而變成極小眾,甚至一度產業近於停擺,所幸1997年有人開始找厲害的刻片師重新刻造好的原始母帶,限量壓製約一千張黑膠,也就所謂的「復刻」。結果大受市場歡迎,因為數量有限,價錢飆至原價的幾十倍,一時之間黑膠的行情再度炒熱了,也似乎回魂了,近幾年黑膠的銷售量不斷成長。

 

 

即便流行樂壇也都在發行黑膠

 

因為年代久遠,大家對黑膠的第一印象總是古典的、老音樂的,其實流行樂壇都有發行符合市場需量的黑膠,比如Maroon5。現在看起來是噱頭,以後可能是難得的行頭,歲月就是如此。說到噱頭,黑膠的表面其實不一定是黑的,而是可以做出任何圖案,《大英雄兵團》的主題曲Immortals其樂團MV就是一張「兩點一直線」圖案的黑膠一直轉啊轉的。

 

 

更猛的噱頭則是用「冰」做黑膠,由某個瑞典樂團發行,如果不放在冰冷的溫度下只能聽一次,聽完就化,頗有禪意。

 

台灣也「復刻」了

 

2005年,瑞鳴唱片發行的《鼓動心弦》成為國內停止黑膠生產後的第一張黑膠,之後十年來,中唱、星外星、根莖唱片等公司也發行了一些黑膠唱片。

 

 

不同於USB下載快速且超大容量,黑膠不切實際的原始正是玩家之所以珍藏的,另一方面,黑膠大面積的封裝是很棒的創作版面,至少容得下一個人頭,好讓人大玩陽春版的人頭PS,對比於現今當道的輕薄短小顯得大方而活潑,是其視覺藝術上的精神內涵。也有人說,在這個缺乏誠信的社會,黑膠難以變動、調整的落後技術反而成為奸巧的絕緣體。唱片的音軌一旦刻上了唱盤就無法改變,保證了音樂人與刻片師交付後的瞬間真實。所以,以上種種,雖然黑膠會增值、可投資,但很多膠友不抱著投資考量,單純喜歡黑膠的音色與內涵,以及在老唱片行尋寶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