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因珍珠奶茶而一度暴紅的台中精明商圈,每到假日人滿為患,由於缺乏整體營造概念,又迅速沒落。近幾年,在一股文青創業風潮下,這裡已形成台中的特色散步街區。「和從前不一樣,這群人對自己的志業更有想法,賺錢不是一時之快。」在台中市府觀光科任職的謝賢觀察。
1965年,越戰爆發,美國政府為了數十萬美軍的休假安排,在越南境內外興建大批同類型的招待所;當時,台北與台中也都分別興建了美軍招待所或家眷村。經常接待外賓的謝賢說,「這一帶,當時被建置為軍官及眷屬宿舍,兩層樓別墅的格局,美式庭園與日式屋頂,交映出異國情調。」
如今藝廊、文創產業、咖啡廳及美食陸續進駐,多元的風貌重新讓街區不知不覺中產生「質變」,無論是巷口的一株桂花樹,或是藝廊門前的庭園造景,都能讓人流連許久,感受到「一花一世界」的美好。
水牛書店,十二街最美新風景
格子狀的綠意前庭,桂花樹香撲鼻而來,加上石板鋪成的小徑,開幕才半年的台中水牛書店,堪稱是精誠十二街上最美麗的新風景。「我們當初刻意把圍牆打掉,營造出開闊的空間感。」台中水牛書店店長劉昭卉表示。
踏進水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書本架起來的前台,書香不言而喻,再佐以老房子特有的磨石子地板,更顯氣質。延續台北獨立書店的選書風格,還有許多與小農配合的農產品,搭配與「小器雜貨店」合作的日常生活用品,打造出風格獨具的複合式書店。
通往二樓的樓梯間,水牛利用過去的文史藏書,堆疊出特殊的造景,整個二樓的布置主調也以此為主,散發出濃濃的書卷味。以落地窗設置的長桌,必要時會成為主廚蘇彥彰的私廚或作為烹飪教室所用。值得一提的是,陽台外復古的窗花與營造出來的綠意,襯出這廚藝天地的清新,在新舊交織之間,彷彿嗅得到有機食物的美味。
從書店發展成結合產地直送、食材市場、美食課程,水牛將人、土地、作物及環境、親子、公民、社會等議題密切地連結在一起,水牛不只是一間書店,反而更像雜貨店般納入了生活百態。
在這裡可以點一杯咖啡,隨手翻閱書架上的書籍,餓了來點輕食,在充滿陽光、空氣、花和水的地方,感受和自然融為一體的小世界。
ART A NEW,在酒吧邂逅藝術魂
外表冰冷的「ART A NEW」開始是一間展覽藝廊,同時結合空間設計、吧台與咖啡館的多元樣貌,將老屋改造後的活化空間,讓這裡形塑成擁有「藝術魂」的場域。
「我們把每個區域營造出不同的氛圍,擅長把最小的資源放到最大。」店長劉韋宏,說起話來帶有熱血文青魂的他,原先是店裡的客人,受到創辦人陳小虎的感召,也成為股東之一。
整家店幾乎是以裸灰的清水模呈現,留下不加過多修飾的樓梯,鋼條扶手呈現工業風的粗獷。而穿插的藝文作品則柔和了冰冷感,「梯間藝廊」的展示區塊,擺放在地新銳藝術家的作品,店家堅持每幅畫作售價在兩千到兩萬元之間,讓一般人都買得起。
一樓主要是Tapas輕食區和吧台區,白天是咖啡店,夜晚則化身為酒吧,這裡的Espresso和調酒都讓人驚豔。比較特別的是,留白的空間相當多,加上昏暗的光線,讓顧客感到寬敞與舒適,如此不以坪效為考量,反倒讓這裡多了一份藝文氣息。
二樓的空間區分為策展間與包場區,風格又截然不同。展區利用通透的天光,來放大作品;另一個房間卻設計成自家的書房一般,慵懶的大沙發椅、大片落地玻璃窗,與一樓形成反差的明亮空間對比。
P+HOUSE,漢堡配陽光超有fu
外觀是落地窗設計,連招牌也很可愛,如果是白天用餐,舒服的陽光灑進來,讓人感到愜意舒適!P+HOUSE裝潢走摩登簡約路線,空間寬敞。特別的是,一樓的開放式廚房,可以看得到廚師忙碌下廚。
P+HOUSE最大特色就是改良版約克夏布丁麵包,主打獨家「POPOVER漢堡」都會附上此麵包。店長陳韋柏表示,一般麵包碰到空氣中水氣就會口感改變,但他們家的麵包不會,就算放一陣子,還是有鬆軟的口感,吃起來像是法國麵包和一般鬆軟麵包的綜合體。譬如,「絕對藍調」這款漢堡,加入藍起司與美國牛肉,是店內招牌漢堡之一。
直上二樓,驚喜地發現超多造形燈飾,加上巧思小物,營造出北歐風格的空間設計感。此外,店內的廁所小物,除了牙線棒、衛生棉,還有護手霜、棉花棒,最讓人訝異的是,擺放一瓶幾乎全新的法國高級品牌VCA香水,貼心程度爆表。
吃果子拜樹頭,人與地的絕美際遇
改建自兩層樓老屋的「吃果子拜樹頭」,前院擁有茂密的雞蛋花,加上松鼠雕像,整個文創的感覺就跳出來了。店內陳列著琳琅滿目的台灣農產品與手作文創藝品,落實了只賣在地小農產品的理念。
「吃果子拜樹頭,主要述說著人、土地與作物的美好際遇。」發想者是果子文創公司的總監魏彰志。這裡賣的都是我們每天會吃到的米、油、醬、醋,還有各地出產的茶葉、果蜜、果乾等,產品來自各個鄉鎮,一般很難看到那麼多瓶瓶罐罐在地農產品匯集在一起,而「吃果子拜樹頭」的理念,就是將農人辛苦種植新鮮農產直接帶到都市。
魏彰志特別介紹來自雲林元長的「瑪莉夯手工花生醬」,這位媽媽手工工廠出品的花生醬,呈現油水分離的狀態,是因為不添加任何人工調味劑與防腐劑,選用在地新鮮優質的花生,搭上初榨橄欖油,製成數量限定的花生醬。
除了吃的,「吃果子拜樹頭」還放置了許多結合原住民文化的手工藝品,譬如他們也輔導將藝品融入太魯閣族的藝術元素,製成琉璃;或是將阿美族的樹皮文化「構樹皮」做成商品推廣,讓偏鄉的藝術與農產品,有機會被看見。
卡司複合式餐廳,澎湃美味強吸人氣
餐廳的空間設計是走輕工業風,帶一些金屬元素和灰白色調,連簡單的桌椅都充滿設計感,一樓和二樓皆朝外的大面積玻璃窗,給人乾淨、整齊的感覺,加上有趣的韓式料理,讓卡司(KATZ)複合式餐廳成為精誠五街上,非常紅火的排隊名店。
韓式甜辣紅醬佐炸雞、起司馬鈴薯燉雞、捏飯糰、法國麵包,分量澎湃;帶骨雞腿肉還豪邁地出現整隻雞腿;而馬鈴薯、紅蘿蔔也燉得很入味,辣得相當過癮,和起司搭得剛剛好,可以直接拿法國麵包蘸醬吃,竟也意外合拍。
店裡有附手套可以捏飯糰,用手把明太子、海苔、美奶滋拌勻,想吃多大球就自己捏,加入美奶滋的飯糰具有解辣效果,替這道料理加分不少。另外,如辣炒豬肉、起司馬鈴薯辣燉雞、泡菜起司煎餅、牛肉起司三明治、美味蟹堡、水果飲品等,都令人食欲大開!
圖文獲財訊雜誌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