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目魚的名稱由來是相傳鄭成功來台時,百姓獻上了虱目魚作為供品,當時就鄭成功就問說:什麼魚?後來因為音近虱目,就變成現在的虱目魚了,當然不例外的這條魚也有許多的俗名,像是國姓魚、狀元魚、牛奶魚等。
虱目魚的營養價值也不不容小覷,具有維生素A、B1、B2、C、E、DHA、EPA、鈉、鉀、鈣、鎂、鐵、磷等多種元素,並且人體對虱目魚的蛋白質吸收率高達87%以上,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並且在魚肉部分是低脂肪、低熱量、低膽固醇,而在EPA與DHA含量方面是高於鰻魚的。
最近CNN列出了40項來台灣必吃小吃,虱目魚獲得了第五名的殊榮,一般消費者在嘗過虱目魚肉質的鮮美,以及肥厚的油脂味後都難以忘懷,但是說到要買回家自己烹調就望之卻步,主因還是因為虱目魚當中有超多的小刺,想吃又怕被扎到的感覺讓人十分痛苦,現在就讓我們告訴你如何吃虱目魚又不用擔心被刺扎到的小祕訣。
如何吃虱目魚
這張示意圖,就大概可以將虱目魚分成六個部位,魚頭、魚背、魚肚、魚尾、尾鰭及血合肉。一般來說大家很少會刻意去買魚頭或尾鰭回來吃,所以我們在這裡就不多作介紹。
魚肚
這一部分的刺是屬於大刺,就像魚的肋骨一樣,基本上不用刻意去一根根挑起,而且虱目魚肚跟一般的魚肚不太一樣,在於魚肚中具有豐富的油質,具有特殊的香味,很多人吃虱目魚就只吃魚肚,在外面販售的無刺虱目魚大多是魚肚的部分。不過想要減重的人,魚肚的部分就不適合攝取過多,因為虱目魚的熱量大多都是來自於魚肚的油脂啊。
在接近魚背的方向,會有一組小刺,吃的時候記得小心拔除,刺的方向就跟大刺一樣。
魚背
這裡就是讓許多人對虱目魚又愛又恨的地方,基本上這裡的虱目魚刺是分岔型的,就像掃把一樣,所以如果要是事先挑刺,就需要從中間把刺切斷後再拔,不過熟的虱目魚會比生的好拔許多。
熟的虱目魚會在你烹調過後,大約在黃線繪製處會有小縫隙,基本上只要從那條線小心將魚肉分開就好,這樣就可以看到一排刺啦。不過人的牙齒是最好用的工具,虱目魚如果切塊煮湯的話,用門牙咬住線下面一點點的地方,把肉扯開就可以看到肉上面凸出一整排刺,爽快的拔掉之後就可以大啖美食啦。
順道一提,在黃線上方,就是所謂虱目魚的"菲力",一條魚只有兩條喔,重點也是沒有刺,所以在外面也有商家販售虱目魚菲力條。
魚尾
這一段也是魚肉部分,不過刺的走向都跟其他的部位不一樣,建議要吃魚尾之前可以整隻折斷,然後用門牙以垂直脊椎骨的方式輕輕咬下,之後你就會看到凸出的一堆刺了,因為他的刺是跟脊椎骨平行的阿!
血合肉
其實這部分的魚肉,大多人是不吃的,因為這個部位腥味比較重,顏色接近深褐色,如果怕魚腥味的人建議就將這塊直接放棄。不過有趣的是,在血合肉部位剃除之後,可以看到魚肚與魚背之間有一組小刺,就像Y字型一樣,很簡單就可以剃除,由於刺的尺寸頗小,有時候就會不小心吃。下。去。
說了那麼多,還是需要買條虱目魚來試試,虱目魚買回家之後,其實切塊煮湯是最簡易的方式,當然也有許多人熱愛煎魚的滋味,是都可以做嘗試的。
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如果不想要這麼麻煩,就是想吃虱目魚肉,你可以選擇已經把骨頭都軟化的虱目魚罐頭,打開就可以吃了,連刺都可以吃下去,這樣夠簡單吧。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行政院農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