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漲知識】自2012年以來,美國讀詩的年輕人翻了一倍
合作媒體:界面 / 陳培愷編譯
2018-09-23 21:30

詩歌如今非常火熱——或許比你想的要熱門得多。

 

據美國全國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從2012年到2017年,讀詩的成年人佔比上升了76%。據報導,2017年,有2800萬的美國成年人在讀詩。

 

而在年輕人群體中,這個數字則更令人震撼:在同一時間內,18歲-24歲讀詩的年輕人佔比翻了一倍。

 

全國藝術基金會和美國普查局達成合作關係,於9月12日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為《美國藝術涉獵與文字閱讀趨勢:2002年-2017年》(US Trends in Arts Attendance and Literary Reading : 2002-2017)。這項調查研究了數百萬成年人涉獵藝術的情況,這是美國規模最大、調查時間最長的一次相關研究。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人們一直批評Facebook和Twitter導致了西方文明的衰亡,但是,事實上,社交媒體其實提高了美國人對詩歌的興趣。全國藝術基金會研究分析辦公室主任蘇尼爾·廷加說,人們之所以對詩歌和口語(spoken word)的興趣會增加,社交媒體和科技平台的興起可能是其中一個潛在的原因。全國藝術基金會文學辦公室主任艾米·斯托爾斯也提到了社交媒體這一因素。除此之外,他還提到社交媒體能夠廣泛地接觸到出版社、作家以及學校。

 

如今,一些最受歡迎的在世作家便是「社交媒體詩人」,他們主要是透過網路來傳播自己的作品、和廣大的年輕讀者們進行交流。加拿大作家魯皮·凱爾(Rupi Kaur)在Instagram上有三百萬粉絲。她經常會在上面發布一些照片和短詩。她的第一部印刷詩集《牛奶和蜂蜜》(Milk and Honey)共售出了兩百萬冊。這個數量在這個書籍類目中非常罕見,以往通常是賣出幾千冊就已經算得上比較成功了。

 

 

同時,詩歌也可能會對社交媒體產生反作用力。美國桂冠詩人特拉希·K·史密斯(Tracy K. Smith)任職於普林斯頓大學。她想知道,是否是我們時代中那些尚未解決的問題正在吸引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回到詩歌當中。「在我教本科生的時候,我看到他們從詩歌這種藝術當中尋求幫助,試圖去解決一些問題,如被迫移民、變化的性別規範、環境、心理疾病、技術——以及愛情、失去、時代變化等之前的主題。」

 

史密斯並不是在歡呼科技的影響力,她認為,讀者們可能會投入到詩歌當中,以遠離「點讚」。她說:「這些年輕人不像他們之前的那些人,他們不知道智慧手機和社交媒體出現之前的生活是怎樣的。詩歌與推文中的詞彙和音節大不相同。」詩歌為這些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接觸深度、陌生、脆弱以及想像可能性的來源。詩歌還使得他們能夠慢慢來,慢慢移動,慢慢地處理事情。在當今這個時代,許多事情都是以非常危險的速度發生,而這種慢慢來的方式則能夠抵消過快的速度。

 

羅伯特·卡斯柏是國會圖書館詩歌和文學中心主任。他認為社交媒體扮演著有利的角色——社交媒體不僅僅成為詩歌的平台,而且也讓人們更加去關注詩歌的作者。他說:「詩歌在年輕人之間越來越受歡迎,這與口語和表演詩歌的成功密不可分。新一代的詩人聰明地透過社交媒體來推廣藝術。」

 

Split This Rock是一家位於華盛頓的組織,主要從事國家詩歌和社會正義方面的工作。莎拉·勃朗寧是該組織的合夥創立人。她認為,更加豐富的多樣性會增加詩歌的受歡迎程度。她說:「終於!既成的美國詩歌終於看起來、聽起來像美國了,有色人種、奇怪的人、殘疾的人、活動詩人正在訴說著他們自己的生活、掙扎與歡樂。而且,因為網路和出版業的變化,這些人也開始掌控書籍銷售的渠道。」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全國藝術基金會的報告中所體現出來的好現象並不是說明整個閱讀領域都是如此。閱讀非必讀書籍的成年人比例與2008年是一樣的。而且,更加令人警醒的是,閱讀小說和短篇故事的人群比例「比以往調查的任何時期都要低。」全國藝術基金會承諾將在接下來的研究中解決這一問題。

 

(以上圖文由界面新聞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