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合作生存,還是來一場你死我活的競爭?這是個問題。
近日有消息指出,比亞迪可能將在2022年Q2向特斯拉供應刀片電池,且搭載刀片電池的特斯拉車型已經進入C樣測試階段。
儘管比亞迪方面對此的態度是「不予置評」,但該合作消息一經傳出,仍舊引發了坊間不少討論。
畢竟事件雙方同屬一條賽道,且特斯拉在自研自產電池的同時,也早與寧德時代、LG、松下等多家電池供應商建立了穩定的供需關係,似乎不需要將電池訂單交到競爭對手的手上。
也正是基於此,不少人對該消息的真實性提出質疑。
合作並非不可能
刀片電池以外,該消息中的另一部分需要劃重點:搭載刀片電池的特斯拉車型,已經進入C樣測試階段。
在2020年的特斯拉電池日上,馬斯克曾提到,未來特斯拉將會推出一款售價約為2.5萬元美元的車型。
綜合媒體資訊,該車型很可能會是一輛搭載了特斯拉全新電池組的緊湊型電動汽車,且完全由特斯拉中國進行開發設計。
就上述資訊來看,該車型可能將對車載動力電池的體積、成本有著更高的要求。
而將電池製成又薄又長刀片狀的比亞迪刀片電池,通過結構創新,採用完全無模組的設計,使電池的體積利用率比傳統電池包提高了50%以上,同時可將成本降低20%~30%。
某種程度上而言,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優勢與特斯拉新車型的需求,相當匹配。
不過,更為重要的是,特斯拉現階段已經有了明確的「電池轉型」計劃。
在今年Q2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未來將會轉向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和鎳電池,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的佔比預計為三分之二。
從去年開始,特斯拉的Model 3 55kWh版本就已經開始使用由寧德時代供給的磷酸鐵鋰電池。
今年6月時,雙方再度簽訂了一份為期4年的電池供應合約,合作將持續到2025年12月。
但顯然,特斯拉並不會將雞蛋全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動力電池作為佔據整車成本約三分之一的關鍵部件,一般而言,車企方面更傾向於同時與多家電池供應商簽署協議,以避免陷入過度依賴一家供應商,從而失去議價能力的困局。
目前,特斯拉的三元鋰電池主要由松下和LG化學供應,寧德時代則負責磷酸鐵鋰電池的部分。
但隨著電池構成的過渡轉換,無論是從「卡脖子」的經營戰略角度考慮,還是從產能供應的角度考慮,特斯拉磷酸鐵鋰電池的供應來源必然要走向多元化。
而中國能滿足特斯拉上海工廠產能需求的磷酸鐵鋰電池廠商本就不多,以電池起家、且多年來一直死磕磷酸鐵鋰電池技術的比亞迪,應該算得上是其中最為可靠的供應商之一。
資料顯示,現階段比亞迪弗迪電池已經在重慶、長沙、貴陽等地建有六大生產基地。
其中,重慶工廠共設有8條刀片電池生產線,年產能已經達到20GWh,預計今年底規劃產能達35GWh。此外,長沙工廠的第一條刀片電池生產流水線也在2020年底正式投產,設計年產能可達20GWh。
按照規劃,比亞迪預計到2021年底,其刀片電池總生產能力將達到75GWh。到2022年底,產能將進一步提升至100GWh。
比亞迪在刀片電池上持續的生產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為特斯拉電動車的大批量生產提供充分的供應保證,同時,比亞迪也能藉特斯拉的背書,進一步打開其刀片電池的產品市場。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確實可算得上是一筆雙贏的買賣,合作消息為真的可能性並非沒有。
亦或是「煙霧彈」
但上述合作消息也不排除只是虛晃一槍。
畢竟,特斯拉與比亞迪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是絕對的競爭對手。
雖然一家是外企,一家是中國自主品牌,但不要忘了,特斯拉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就是中國。
從2019年上海工廠建成投產、中國產Model 3大規模交車開始,特斯拉的生產、銷售均得到了中國市場的加持。
特斯拉交車量大爆發的2020年,中國消費者為其營收貢獻了約430億人民幣,其近50萬輛的年度銷量中,有將近30%的比例來自於中國市場。
彼時,曾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有望在不久之後超過北美,成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市場。
雖然從2013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年銷量冠軍一直是比亞迪,但從去年的年度銷量來看,特斯拉與其在中國市場的差距正在快速縮小。
2020年比亞迪全年新能源車型銷量為179054輛,而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則到達147997輛,兩者相差不過3萬輛左右。
基於這一競爭態勢,比亞迪是否願意全盤托出,為特斯拉提供低成本的電池,使對方能夠成功下探至16萬元的電動車市場?
面對佔整車成本約三分之一的動力電池,特斯拉又是否會願意將這一關鍵部件的供應交由競爭對手把控?
另一方面,據悉特斯拉內部目前也在自研電池,聲稱同樣具備比亞迪刀片電池降低成本、提升能量密度的優勢。
特斯拉於去年電池技術日發布的4680無極耳電池,能將每千瓦時的成本降低14%,同時功率提升6倍,續航里程增加16%。
基於4680電池以及物理裝配、電化學體系、製造工序等技術創新,特斯拉未來的整車電池成本還將有望降低56%,且投資額度下降69%,續航里程增加54%。
眼下,特斯拉自產4680電池的計劃已經進展到一邊解決量產工程問題、一邊採購並安裝生產設備的階段。
在馬斯克的計劃中,特斯拉預計將在明年實現每年100GWh的自產電池產能。
同時,還會有其他電池供應商為特斯拉代工生產4680電池。
特斯拉方面希望,未來在德州工廠和柏林工廠大規模生產的Model Y車型,都能採用CTP方案的4680電池包,以降低生產成本。
作為一家既有電池技術,同時也有自產和其他供應商產能儲備的車企,特斯拉選擇一家同時也在從事整車銷售的供應商,並為其電池產品背書的可能性又有幾分?
不過,若是特斯拉想借這個「煙霧彈」,在與電池供應商的談判中,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議價空間也並非沒有可能。
如今,該合作消息已經爆出來好幾天了,主角雙方對此的態度均為一致的「不予置評」。模糊的表態再度為傳聞添上了幾分迷離的色彩。
消息真假暫且按下不表,即便此舉乃是「虛晃一槍」,主角之一的比亞迪到底還是因此嘗到了一點甜頭。
合作消息傳出的第二日,比亞迪的股價便應聲上漲了超過6%,總市值一度突破9000億。
本文為雷鋒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為「特斯拉「牽手」比亞迪:是合作共贏?還是虛晃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