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密蘇里州一名68歲的男子,右頸連續2個月紅腫疼痛都不見好轉,一直到就醫檢查後才證實感染腺體型兔熱病(glandular tularemia)。
而醫師判斷,該名男子之所以會感染罕見的兔熱病,與他所飼養的貓咪有關。在男子有不適症狀的前2天,他的貓咪就因為罹患貓白血病而死亡,所以醫師認為,有可能是貓咪在外食用了受感染的獵物,因而將細菌傳染給飼主。
根據疾管署,行政院衛生署在民國96年將兔熱病列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第四類傳染病,以下4點帶你認識此傳染病。
人畜共通疾病
兔熱病是一種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菌為土倫病法蘭西斯氏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此病又被稱作野兔病、鹿蠅熱、大原病、法蘭西斯氏病。
傳播方式
雖說兔熱病的病毒通常來自於兔子,但並不是只有這一種傳染的可能,病原也可能存在於吸血性節肢動物、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囓齒類、魚類之間。
所以兔熱病的傳播方式還包括病媒叮咬傳播、直接接觸帶菌兔子或其他動物、處理或食用帶菌動物、吸入帶菌動物所污染的泥土、穀類、灰塵等。
症狀
發病的症狀依據傳染途徑而有所不同,包括感染處潰傷、長出一個或以上腫大疼痛的淋巴結、眼結膜及咽部潰傷、腹膜炎、併發支氣管發炎或肺炎、引發肺感染症狀或原發性敗血症候群。
預防
目前尚無針對兔熱病的疫苗,所以預防方式就是杜絕上述所有可能的傳播方式,包括避免受吸血寄生蟲及蚊蟲叮咬、避免接觸或食用可能受污染的水源、處理動物屍體務必戴上防水手套。
(首圖為示意圖 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