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共讀。成為這樣的自己(蜜雪兒歐巴馬回憶錄)
陳一銘、吳仁麟
2019-03-04 13:30

 

前言:「南北共讀」專欄是由位於台灣南北的兩位朋友陳一銘和吳仁麟共同經營。陳一銘在台南,吳仁麟在台北,兩人針對同一本書來分享,在不同的生活情境和風土中,交流彼此的心得,這次閱讀的是「成為這樣的自己」(商業週刊出版社)。

 

「貴婦教科書」

 

吳仁麟(寫於台北)

 

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英雄難過美人關,古今中外皆然。

 

自從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之後,網路上一直流行著她和老婆蜜雪兒的一段對話。

 

歐巴馬說,他很高興自己能選上總統,讓蜜雪兒成為第一夫人。蜜雪兒馬上回他,如果當初她嫁的不是歐巴馬,那現在的美國總統可能就是別人。

 

這段對話的真實性不可考,但是看完「成為這樣的我」這本書之後,真的覺得她是會說得出這樣的話的女人。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或者很多個)女人,敢像她這樣對成功的老公說話的女人應該不多。

 

從許多事實來看,她之所以會如此自信該是有原因的,除了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第一夫人,學歷也相當傲人(哈佛法學博士)。這本書寫了五百二十頁,其實一直在突顯一個重點,人往高處爬,每個人都要不斷進化自己,而教育則是讓一個人進化的最佳路徑。

 

她和歐巴馬都是黑人菁英,從小就很會讀書,這當然和兩人的原生家庭重視教育有關,在父母的用心栽培下,她進了普林斯頓和哈佛這兩大名校,又順利成為律師。

 

成為第一夫人之後,她更用心的推動黑人受教育,因為她自己是過來人,知道教育可以改變黑人的命運。美國看來是全世界最民主自由的國家,但是黑人族群卻認為自己並沒有完全得到平等的待遇。

 

表面上美國有很清楚的反種族歧視法律,但是到今天仍有許多社區有”白人移出(White Flight)”的現象,只要社區內黑人的人數多到一個程度,社區裡的白人都會離開。也難怪她在書的最後說,黑人民權運動已經走過很長的路,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這本書在去年出版之後已經三十刷,這樣的銷售數字也可說明這本書攻佔了多少台灣貴婦的床頭。只不過,認真想想,台灣還真的找不到有那個貴婦能實踐蜜雪兒在這本書裡談到夫妻相處之道。

 

歐巴馬開始從政之後,忙到沒有時間照顧家庭。她直接跟他說,如果他不想要這個家她就帶小孩走人,嚇得歐巴馬立刻改變作息,儘量天天回家吃晚飯。

 

總的來說,如果把這本書當成給貴婦們看的勵志教科書,除了前面兩個重點,說女人要用腦和用愛和自己的男人相處,更重要的是要懂得運用自己的影響力。

 

像她當了第一夫人之後,除了努力讓黑人有更多受教育的機會,也在白宮種菜和接待更多中下階層的民眾,傳達她心目中最珍視的美國社會價值,勤儉、包容、多元。

 

在任何國家,第一夫人都是極為特殊的政治人物,表面上並沒有直接參與政治,但是卻必須母儀天下把自己樹立成整個社會的女性標竿,穿著和言行舉止都被注目著。第一夫人也像一面鏡子,從她眼中可以看到不同的總統和天下,這本書當然也就這樣順理成章的成為美國歷史的一部份。

 

買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3898

歐普拉專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Uep3eDu-g

…………………………………………………….

 

「成長,來自於對自我不斷的對話」

 

陳一銘(寫於台南)

 

南北共讀專欄,嘗試了一本自傳類的書藉。我試著剖析,前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的元認知,與價值觀,希望能讓大家了解,一個不甚富裕的黑人女性,是如何經由不斷地探索自我,成為自己。

 

本書分三大塊,

 

第一部份為Becoming Me,從出生至認識歐巴馬,我將其視為人格型塑的第一段歷程,會有一些基本觀念的成型與轉折。

 

第二部份為Becoming Us,與巴拉克歐巴馬結合後,夫婦的結合,價值觀的衝擊,身份的轉換。在少年時期型塑的價值觀,最終需經磨合,進而成為「一體」。

 

第三部份為Becoming More,成為第一夫人,入主白宮,用新鮮的視角呈現白宮內的樣貌,與白宮外美國遇到的境遇。同時也在整合自我的舊生活與代表美國這個龐大的載體所衍生出來的新生活。從不習慣,到能融合與擅用自己的影響力,將理念幅射到全世界。

 

文筆生動,對女姓自我認同與感情描寫豐富,而且我相信每個人看到得到的echo,應該都不一樣。我只能盡我所能的拆解,大家若有興趣都能去看書。

 

同時,不作太多敘事性的描述,而是針對關鍵事件與觀念的轉折來探討。

 

-----------------------------------------

 

一。Becoming Me

 

人格的養成,從家庭開始。

 

我們先討論蜜雪兒父母的教養觀念,看完就能理解,為何她能一步一步走到現今。

 

統整為四個部份:

 

1:感同身受,父母能與感受他在學校被嘲笑時的感覺,孩子對情緒的敏銳能接受到。

2:知識的重要性。母親教育學習如何閱讀,父親給予追求教育成功的目標。

3:好奇心的滿足。真理的追求,滿足探索的需求。

4:無條件的愛。欣賞她的優點,建立自我獨特性認知,安全感的建立。

 

從一個「早餐為什麼要吃蛋?」簡單的事件,不是用父母權威將其打壓,而是透過辯論,找到原因「攝取蛋白質」並戰勝父母,取得辯論的勝利。活躍了思維,也埋下她成為律師的種子。

 

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讓她養成了我認為影響她最關鍵的思考方式。

 

「對真理追求的邏輯思考」

 

為什麼我認為這是最關鍵的,因為她的整個人生都是不斷地自我找尋的過程。

 

環境教育的影響:

 

這部份可以拆兩部份,

 

第一,「黑人」被種族歧視的影響,遠比我們想的影響更加深遠。基本的怨恨,限制,讓她從小就存在著「我是否不夠好?」這樣的自我懷疑。這句話,從頭貫穿到尾。

 

雖然網路上有人以國家人種的智商平均分數,持續鼓吹人種差異論點。但,其實那是「果」而非「因」。是環境與經濟的因,造成智商成長的果。

 

之前讀過一本書,大規模的研究,已證實智商與人種的差異極小。反而是後天環境的影響極大。但可以看到,黑人不斷被奴役的後果,其實在現代都還有影響。環境因素,讓許多中下黑人只能求溫飽,而忽略家庭教育方式,導至負面循環。蜜雪兒幸運,有這樣的家庭教育,讓其得以擺脫負面循環,但一定還有許多非黑人精英,持續在這循環中struggle

 

第二,教育的影響,幼稚園的老師只因他的發音不標準,將其歸類為壞學生。高中升學顧問對其是否能上普林斯頓大學,充滿質疑。這樣的貼標籤與不信任,讓「我是否不夠好?」這念頭,在那段時間如同惡性細胞般不斷擴散。

 

有多少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因為不良的教育而自我放棄。蜜雪兒算是運氣好的一個,有足夠不服輸的性格與良好的家庭教育,讓她能始終沒有放棄自我,克服這段。一直到她考上律師,這個答案才成為:「是的,我夠好」。

 

「似乎感受到了天花板垂下了繩索,能得到救贖,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得救。」高中時期的蜜雪兒,知道教育的重要,但同時也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同等良好的教育。

 

感情觀的轉變:

 

第一任高中男友大衛,我們看到女性永遠比男性想得成熟,永遠比男性早一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第二任大學男友凱文,我們看到蜜雪兒還是往前站了一步,對男友想要應徵球隊吉祥物,而感到可笑,但回憶的同時也對自己當時的判斷作了反思。

 

第三任工作男友歐巴馬,我看到了,她如何對一個男性建立情感,我拆解具體步驟如下:

 

1:外觀的吸引,不論是好或不好,有反差就有吸引。

 

2:好奇,帶有一些能力/身家/等等之類的好奇心。

 

3:崇拜,找到對方身上可以學習的地方。

 

4:一致的現實,現實感讓她從崇拜到情感貼近,但必須是誠實的。理性的歐巴馬,從一開始就展現自我,雖然抽煙不符合理性行為,但他從不掩飾。

 

其中一個值得一提的事件是參與高中同學桑蒂提,父親傑西傑克森為政治名人,也參與了一次集會遊行,這也讓他為了公理正義發聲,埋下了種子,而她並不知道,她還會持續爭扎好長一段時間。

 

-----------------------------------------

 

二。Becoming Us

 

自我的追尋,來自於自我不斷地的對話。

 

這段,最能感受到的是蜜雪兒的轉折與自我平衡。

 

與巴拉克歐巴馬在一起之後,感受到了各種衝擊。

 

工作觀,婚姻觀,人生觀,政治觀。

 

工作觀的衝擊:

 

巴拉克歐巴馬,夏威夷出身,於雅加達成長,回應上面所說,他並不是一個「傳統定義」下的黑人。有著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所以也讓他很早就理解什麼是志業。

 

而這也是第一個對蜜雪兒最大的衝擊,因為他的工作觀與歐巴馬完全不相同。

 

「我們要選擇安於現狀或是該為這世界應有的樣貌而努力?」

 

這是一種,「利己」對抗「利他」的價值觀衝擊。她雖出身平平,但也是經過了自我努力取得了超越大部份人生活的水平,透過成就感的積累,他也感受到了成功,呼吸到了不一樣的空氣。

 

但他開始與歐巴馬開始工作後,在芝加哥羅斯蘭德的事件中,他感受到了差異,而她也足夠聰明,知道這個差異來自於哪裡。但,她還不能接受。

 

而此時,他重新回顧母親對自己的教育,「不給自己設限」與長年投入家庭的母親,似乎是矛盾的。

 

但與此同時,她持續問自己下面兩個問題:

 

1:「到底是什麼原因驅使我如此努力?」

2:「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如此痛苦?」

 

而高中好友蘇珊與父親的過世,終於讓他下定決心,轉換跑道。

 

到一份收入沒這麼好,但是能幫助他人的職業,而且從此她就在這個跑道上持續發揮他的影響力,就算是入主白宮之後。

 

這種工作價值觀的落差與漫長的持續,剛好前一本書有提到,即為是否具有「造福他人的意念」

 

由「工作」轉折為「志業」。

 

從律師到政府單位,後面到公聯盟NGO。蜜雪兒,從利己走向了利他。

 

婚姻觀的差異:

 

歐巴馬:「兩個相愛的人彼此搭配一致,可以擁有各自的人生,不必放棄各自的夢想或抱負。」

 

蜜雪兒:「更像是一種全面的結合,兩個生命重新組合成一個家庭,以家庭幸福為優先,勝過任何要務或目標。」

 

看似不同,事實上,只是最終目的與陳述方式順序的問題而已。

 

此時,留下的伏筆是:「我完全暸解有各自興趣,抱負和夢想的重要性,但我不認為追求個人夢想,必須犧性婚姻幸福為代價」

 

而這個終極婚姻觀,最終在「第一夫婦」的生活中實現。

 

人生觀的衝擊:

 

歐巴馬始終嘗試擴大自我的影響力,而蜜雪兒則追求穩定,有兩個重要事件。

 

一,因懷孕不順,開始嘗試人工受孕後,而這中間她內心也出現不平衡。因為她必須放棄職業,而歐巴馬不用。

 

此情況於女兒出生後,得到舒緩。

 

二,身為參議員的妻子,因歐巴馬忙錄,所以無法常回家陪伴。因而對婚姻的開始感到脆弱,並且找上婚姻諮商師。後經諮商,並嘗試作出新假設:「我可能比自己所想的更能掌控自己的幸福」。

 

這兩者,其實都是在內心,一直在助長負面部份,而困在不公平。

 

此階段的蜜雪兒,在職業婦女/母親/妻子,三個角色之間糾結不已,但她總能透過內在反省與外在力量來協助自己。

 

政治觀的洗禮:

 

犯罪法案事件,因歐巴馬顧及小孩發燒,無法回去投票而被攻擊。這是第一次感受到政治的惡意。

 

而在經歷政治的洗禮,蜜雪兒對政治有點失望,也對歐巴馬要參選總統不知道是否支持。

 

後經「我們是誰?對我們來說,什麼才重要?我們能作什麼?」重新拾回信心。

 

第二次感受到政治的惡意:輔選總統期間,因自己的演講內容被斷章取義,而被攻擊。共和黨對他的評語是「憤怒的黑人女性」這是一個三重歧視。

 

最後,他的招式是,「學習自我保護」。他理解競選團隊不是為候選人的家庭服務。沒有訓練,沒有協助。後再度尋求協助,「發揮自己的優勢,記住我最喜歡談論的事情」又找到了自我,回歸初心。利他目的,達到平衡。

 

「如果你認為耶些惡形惡狀是衝著你來,那麼你真的會受傷。」這是蜜雪兒,對霸凌的註解。

 

為了公理正義發聲:

 

從女兒的bmi過高,身為母親,聚焦在減少肥胖運動,而這個運動也在未來會一直持續進行。

 

 -----------------------------------------

 

三。Becoming More

 

結合國家這個龐大的載體,整合成了全新的自我。

 

這時的蜜雪兒,經歷過了政治的洗禮,終於歐巴馬成功當選。

 

入主了白宮,一切的事物都顯得新鮮與不習慣。

 

「第一夫人」的稱謂,御用廚師,偌大的房間,成群的隨扈,小孩的安全維護等等。

 

似乎得到了太多的關注,此篇章的蜜雪兒,前期充滿著新舊生活的不融合與彆扭。

 

一方面是因為代表著國家的角色,好似無法作自己。

 

一方面她一直以來就被教育著,要好好的表現自己。

 

他試著作些改變。

 

1: 讓女兒持續自主的打理,以維持生活的習慣。

 

2: 菜園的種植,來達到健康飲食的推廣。

 

其中有一點很有意思,是身為黑人菁英女性的自尊內心的發聲與她傳承下來的教育觀:

 

大意為「我知道,這些生活條件都是因為我的老公,歐巴馬,身為一國之首,而付上的。我們全家都因此而受到提升與關注,仿佛所有的一切又回到以前那種都是圍繞著男性打轉的時代,而這似乎違反了我對女兒的教導。」

 

自我的提升:

 

透過幾次演講,蜜雪兒逐漸發現代表國家與自我合而為一,他發現其實不需要區隔,反而應該利用這種優勢來傳達自己的理念,蜜雪兒就是蜜雪兒,始終是關注「健康」與「教育」的自己。而且將從小家庭型塑與找尋到的正確答案,透過代表國家的「第一夫人」身份傳達出去。

 

「你們夠好嗎?當然,你們每個人都很棒!」他以前高中時期所感受到的教育的殘缺,現在終於找到最後一塊拼圖,能夠透過自我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自己是重要的」。

 

婚姻觀:

 

上一章提到,蜜雪兒的婚姻觀:「更像是一種全面的結合,兩個生命重新組合成一個家庭,以家庭幸福為優先,勝過任何要務或目標。」

 

此時全家都在白宮,這個目標似乎好像能夠達成了!

 

「住在白宮最大的優點是他能準時回家吃晚餐。」

 

「私人的約會,兩人的時光」

 

但與其同時,他持續反思,這樣作是有點自私,需要大量維安的投入。

 

美國的角色與夫人:

 

賓拉登的擊殺

 

槍擊案件

 

南非拜訪曼德拉總統

 

每次的案件,蜜雪兒就Becoming More,與歐巴馬共同承載著國家。

 

一直到2016年,川普對決。讓我印象深刻的第三次政治的惡意。

 

第一次是犯罪法案,

 

第二次是總統輔選,

 

第三次是川普vs希拉蕊。

 

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希拉蕊贏了300萬票,但輸了選舉人制度。

 

這邊不討論政治立場,而主角蜜雪兒的政治立場當然是充份表達在書中,我們不是當事人。甚至不是美國人。難以下定論,但美國的一舉一動的確都影響著世界的動向。

 

而川普還是進行式,雖然風波不斷,但我們期待的都是更美好的世界。

 

-----------------------------------------

 

結論:

 

蜜雪兒的回憶錄,讓我看到一位女性如何受到母親的影響深遠。

 

也讓我知道家庭教育與環境教育的重要。如同先前講「學習力」一樣,我們看書,是在學習高手的元認知,對於思考方式的思考。有三點觀書重點提醒:

 

一:精采的自我對話,探索與價值觀的建立,是我建議大家在看此書時,必定要去推敲蜜雪兒當時的想法與做法。女性內心的成長歷程與觀念轉化,是此書重點。

 

二:教育模塊,蜜雪兒從小接受的教育理念值得學習。人是一個複雜系統,很難如中國式的教育,要小孩照著安排什麼計畫走。我們只能期待輸入簡單且正確的原則,回應我說的第一章家庭教養,輸入原則如下:

 

「對真理追求的邏輯思考」+「感同身受的能力」+「好奇心」+「無件件的愛」

 

他們終將進化成複雜而美好,並且帶著這個方法一代一代往下傳承。

 

三:社經環境,書中對歷史著墨不多,但可以試著從蜜雪兒眼中,去看美國政黨政治。也能去看到一位黑人女性如何看待這個文化融爐。

 

謝謝您看到最後,我們有個小禮物,製作了這本書的簡報檔(ppt),如果您需要這份簡報,請來信:vinwu168@gmail.com,通關密碼:「南北共讀」。